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题柱的意思、题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题柱的解释

(1).见“ 题桥柱 ”。

(2).相传 东汉 灵帝 时, 长陵 田凤 为尚书郎,仪貌端正。入奏事,“ 灵帝 目送之,因题殿柱曰:‘堂堂乎张, 京兆 田郎 。’”见 汉 赵岐 《三辅决录》卷二。后遂以“题柱”为称美郎官得到皇帝赏识之典。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闻嘉公柳遐墓志》:“ 魏侯 之见 刘廙 ,不觉敛容; 汉 主之观 田凤 ,遂令题柱。” 唐 杨炯 《唐同州长史宇文公神道碑》:“清晨伏奏,几承题柱之恩;閒夜洁斋,惟有张灯之宿。” 唐 钱起 《和王员外雪晴早朝》:“题柱盛名兼絶唱,风流谁继 汉 田郎 。” 明 何景明 《送高子登赴试》诗:“题柱名千里,登臺策万言。”

(3).谓题写楹联。 清 金埴 《不下带编》卷二:“ 埴 先太常一生俭约,始终不渝。于庭前题柱以示后人云:‘俭于己,可以不求于人;俭于官,可以不取于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题柱是中国古代文学与建筑文化交融产生的特殊典故,其核心含义指文人在立柱上题写诗文以明志或记事的行为,最早可追溯至汉代。该词包含三重文化意涵:

一、功名象征 典出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司马相如初入长安时在城北升仙桥题写"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的誓言,后成为士人追求功名的代称。唐代刘禹锡《酬郑州权舍人见寄》中"题柱心犹壮"即用此典。

二、建筑艺术 作为古代建筑装饰的特殊形式,题柱常见于寺观、桥梁。北宋李昉《太平广记》载长安慈恩寺立柱"多有题名,旧进士题名于此",反映建筑与文学结合的实态。现存的岳阳楼木柱仍保留明清文人墨迹。

三、科举文化 《唐摭言》记载科举及第者"皆刻名于慈恩寺塔,谓之题名会",形成特有的科举题柱传统。这种将个人命运与建筑空间结合的仪式,构成古代知识分子的集体记忆。

该典故在宋代达到创作高峰,仅《全宋诗》就出现87次相关表述。明清时期衍生出"题桥志""柱题"等变体词汇,见证语言文化的历时演变。现代汉语中仍保留"题柱凌霄"等成语,喻指志向高远。

网络扩展解释

“题柱”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多种解释,具体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1. “题桥柱”的简称
    源自汉代司马相如的典故。相传司马相如离开成都赴长安时,曾在城北升仙桥柱题写“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的誓言,表达求取功名的志向。后世以此代指立志进取或功成名就。

  2. 称美官员受皇帝赏识的典故
    东汉灵帝时期,尚书郎田凤因仪容端正、才华出众,奏事时被灵帝注目赞赏,并在殿柱题字“堂堂乎张,京兆田郎”以示褒奖。这一典故成为赞美郎官得帝王器重的代称。

  3. 题写楹联或文字于柱上
    泛指在建筑物的柱子上题刻文字或对联的行为,常见于古代亭台楼阁的装饰或纪念场景。


扩展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细节,可参考《三辅决录》《华阳国志》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阿僧祇劫墢田士北毳边引标誉冰消冻解比丘簿领痴愚绸缪桑土箠杀楚真丛遽大家子丹徼倒收大夏电能负荆感应电动势羹定寒茭红翠花鸨皇弟棘塲浄教静物卷尾课调可胜雷抃冷子庐第面勃寞寂莫讲南村攀跻朴士品头评足浅颦千岁室起根由头囚籍全通取缔散役山河沈浸石染四门博士太山北斗题名乡会吞恨吴干篠簜蟹螯邪不压正细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