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吳淞江 的别稱。《國語·越語上》“三江環之” 三國 吳 韋昭 注:“三江: 吳江 、 錢唐江 、 浦陽江 。” 宋 毛滂 《過吳淞江》詩:“參軍身外祇圖書,獨與 吳江 分不疎。” 清 黃燮清 《吳江妪》詩:“征帆自北來,晚泊 吳江 湄。”
(2).縣名。屬 江蘇省 。 柳亞子 《疊韻寄呈毛6*主6*席》:“倘遣名園長屬我,躬耕原不戀 吳江 。”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吳江漢語 快速查詢。
“吳江”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結合不同來源可詳細解釋如下:
來源與别稱
吳江是古代吳淞江的别稱,又稱笠澤、松陵江、松江,俗稱蘇州河。因江水流經古吳縣(今蘇州)而得名,是太湖東洩的主要通道之一,流經吳江、昆山、上海等地,最終彙入黃浦江入海。
文化意義
吳江流域是江南文化的核心區域,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美譽。成語“莼鲈之思”的典故便源于此,西晉張翰因思念吳江的莼菜和鲈魚棄官歸鄉,成為文人寄托鄉愁的經典意象。
曆史沿革
吳江曾為縣名,屬江蘇省,現為蘇州市轄區。辛亥革命後,黎裡鎮曾劃入吳江縣管轄範圍。2012年,吳江撤市設區,成為蘇州市吳江區。
現代發展
吳江區以紡織業聞名(如萬冠紡織有限公司),同時注重文化傳承,如中式婚禮複興、新市民積分管理制度等。
部分資料提到“吳江”可形容水流湍急或氣勢磅礴的場景,但此用法多見于文學比喻,并非主流釋義。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或文化信息,可參考地方志或權威文獻。
吳江是一個名詞,指的是中國江蘇省蘇州市下轄的一個縣級市,位于長江上遊的江蘇省的東北部。
吳江的拆分部首是口,筆畫是5畫。
吳江一詞源于地域名稱,得名于它地理位置處在吳國的江邊。
吳江的繁體字為吳江。
古時候吳江的漢字寫法可能各異,具體還需進一步考證。
1. 我們計劃明天去遊覽吳江風景名勝區。
2. 今年的吳江燈會吸引了很多遊客。
吳江橋、吳江市、吳江村、吳江大道。
蘇州、江蘇。
其他省市、非江蘇地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