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have cuts and bruises all over the body;be a mass of bruises]∶全身沒有一塊好皮膚。形容渾身受傷
(2) [be thoroughly refuted;be refuted to the last point]∶比喻論點被徹底駁倒或文章被大量删改
(1).全身沒有一塊完好的皮膚。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黥》:“ 楊虞卿 為京兆尹時,市裡有三 王子 ,力能揭巨石。遍身圖刺,體無完膚。”《資治通鑒·後唐莊宗同光三年》:“帝怒,下 貫 ( 羅貫 )獄;獄吏榜掠,體無完膚。”《金6*瓶6*梅詞話》第二七回:“經年征戰,不得回歸,衣生虱蟣,瘡痍潰爛,體無完膚。”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三官保》:“木棒鐵尺,亂下如雨,一霎,體無完膚,四肢不能轉側。”
(2).比喻被責罵得很厲害,或被批駁得一無是處。 朱自清 《經典常談·尚書》:“兩書辨析詳明,證據确鑿,教僞 孔 體無完膚,真相畢露。” ********* 《患難馀生記》第一章:“各位律師把他說的鬼話駁得體無完膚,啞口無言。”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體無完膚漢語 快速查詢。
“體無完膚”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tǐ wú wán fū,其含義可從字面和比喻兩個層面理解:
字面含義
指全身沒有一塊完好的皮膚,形容受傷極其嚴重。例如:“他從火場被救出時,全身燒得體無完膚。”
比喻含義
引申為論點被徹底駁倒,或事物被嚴厲批評、删改得面目全非。例如:“這種錯誤理論在辯論中被駁斥得體無完膚。”
其他要點:
如需更多例句或完整出處解析,可參考上述來源網頁。
《體無完膚》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身體上傷痕累累、皮肉嚴重受傷。
它的拆分部首為:⺶(月)+ ⺼(肉)+ ⻊(足)+ ⺥(肉)。
拆分筆畫為:23畫。
該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紅樓夢》一書,書中描寫颦兒(賈寶玉的表妹)遭受親戚之間的霸淩欺負,最後不堪忍受而自殺。作者曹雪芹用了“體無完膚”來描述颦兒慘重的遭遇。
在繁體字中,“體無完膚”被寫作“體無完膚”。
古代漢字寫法将“體無完膚”寫作“體無完醢”,其中的“醢”指的是不斷被剁成肉泥。
一些例句,如:“這場車禍讓他體無完膚,傷得非常重。”
與“體無完膚”相關的組詞有:“體質、完美、皮膚、傷痕累累。”
近義詞有:“傷痕累累”、“遍體鱗傷”。
反義詞可以是“安然無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