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借指床前踏腳闆或凳子。 宋 洪邁 《堅夷支志景·胡秀才》:“夜則使卧於床裡,且命一婢宿踏蹬上,所以防閑之甚至。”
(2).即馬镫。挂在馬鞍子兩旁供騎馬人踏腳的東西。贛劇《張三借靴》:“你若是騎馬去,要買四兩檀香熬盆水,你把那踏蹬兒潔淨的洗,切莫污損我的靴子底。”
“踏蹬”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使用場景不同而有所差異。以下是該詞的詳細解釋及相關信息:
床前踏腳闆或凳子
指放置在床前供人上下床時踩踏的木闆或矮凳,常見于古代家具設計中。例如宋代洪邁的《堅夷支志景·胡秀才》記載:“夜則使卧於床裡,且命一婢宿踏蹬上。”。這一用法在古典文獻中多用于描述生活場景。
馬镫
指挂在馬鞍兩側供騎馬者踏腳的金屬器具,是騎乘時保持平衡的重要工具。贛劇《張三借靴》中提到:“若是騎馬去,需洗淨踏蹬。”。現代多寫作“馬镫”,但古時“踏蹬”也用于此義。
如需更詳細例證或古籍原文,可參考《堅夷支志》等宋代文獻。
《踏蹬》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腳踩蹬闆蹬車。
《踏蹬》的部首是⾝身,總共有14個筆畫。
《踏蹬》這個詞的來源較為明确,踏,本義為腳踩,表示人的腳着地;蹬,本義為腳底朝下用力提起,常用來形容踩踏有節奏的動作。
在繁體字中,踏蹬的寫法依次為踏(踹)和蹬(鄧)。
在古時的漢字寫法中,踏的寫法和現代字形略有不同,蹬的寫法也存在一些變體。踏的古字形是䡡,蹬的古字形是登。
1. 他騎着自行車踏蹬上山,一路暢快地前進。
2. 小明踩着蹬闆,踏蹬着自行車快速離開了。
組詞方面,與《踏蹬》相關的詞彙還有:
1. 踏闆:腳踩的闆子。
2. 踏浪:腳踩海浪,形容人在海灘上玩耍。
3. 蹬車:使用蹬闆蹬動自行車。
近義詞:
1. 踩踏:用腳底踩壓。
2. 踩:用腳的底部觸及或施壓。
反義詞:
1. 走:行走,用腳走路。
2. 停:不再移動,不再行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