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止步,卻步。 清 王夫之 《南嶽賦》:“固有 神亥 逡巡而戒步, 燭陰 睥睨而改顔者矣。”
“戒步”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因語境和文獻來源不同存在兩種解釋,需結合使用場景區分:
基本含義
讀音為jiè bù,由“戒”(戒除、禁止)和“步”(行走、習慣)組成。在部分詞典中(如查字典),它被解釋為“戒除壞習慣,改正錯誤”,常用于教育或勸誡場景,強調對不良行為的修正。
文獻中的引申義
根據《南嶽賦》及漢典等來源(如、7、8),“戒步”指“止步、卻步”,即停止前進或退縮。例如清代王夫之的例句:“神亥逡巡而戒步,燭陰睥睨而改顔”,此處“戒步”描述因敬畏或猶豫而停步。
使用場景差異
注意點
該詞兩種含義的權威來源不同,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若用于現代漢語交流,建議優先采用“戒除壞習慣”的釋義;若引用古文,則需結合原文獻背景。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南嶽賦》原文(、8)。
戒步,拆分部首為戈和止,總筆畫數為11。其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中,原義為戒備走動或限制行動。這個詞在現代漢語中所指的是警戒、謹慎、遵守紀律等意思。
《戒步》的繁體字為「戒步」,保留了和簡體字相同的意思和寫法。
古時候對漢字的書寫方式并不完全統一,但根據曆史文獻和銘文所見,「戒步」這個詞的古時寫法也是基本一緻的。
1. 在軍營中,每個士兵都必須嚴格戒步,遵守軍法紀律。
2. 在面對誘惑時,我們要時刻戒步,不輕易陷入錯誤的行為。
戒毒、戒煙、戒酒、警戒、戒律、謹戒
警惕、警覺、謹慎、自律、克制
放縱、放任、放松、放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