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自找挨罵。《筆生花》第二回:“呀,姑娘好端端啼哭做甚?恐被人看見,又要讨駡。”《筆生花》第七回:“ 采芹 道:‘方才因見公子吃得沉醉,若插嘴時又好讨駡了。’”
“讨罵”是現代漢語口語中常用的動詞性短語,其核心含義指“主動招惹他人責罵或批評”,通常帶有主觀上的明知故犯或行為不當的意味。以下從詞典釋義、用法及語用角度分析:
詞義解析
該詞由“讨”(主動尋求)和“罵”(責罵)構成,字面可理解為“自找責罵”。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記載,“讨罵”指“言行不當而招緻他人斥責”,例如:“他明知違規還這麼做,簡直是讨罵。”
語法特征
作謂語時需帶賓語或補語,如“讨罵的舉動”“讨罵來了”。在《漢語動詞用法詞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中,其被歸類為“心理使動類短語”,強調行為引發他人負面情緒反應。
語用色彩
該詞多含貶義,《漢語語用學教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1年指出,其常用于責備語境,如父母訓斥孩子:“作業沒寫完就玩手機,你這不是讨罵嗎?”
近義對比
與“找罵”“欠罵”構成近義詞群,但“讨罵”更突出主動性。據《現代漢語同義詞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9年辨析,“找罵”側重結果被動性,“讨罵”則強調行為故意性。
文化關聯
該詞體現漢民族“慎行避咎”的傳統觀念,《漢語文化語用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分析稱,此類詞彙反映中國社會對言行後果的敏感性,常用于規勸他人遵守規範。
“讨罵”是一個口語化表達,通常指某人言行不當,主動招惹他人,導緻自己被責罵或批評。其含義和用法可以從以下角度理解:
字面拆解
常見使用場景
感情色彩
該詞多含貶義,但語境不同可能帶有無奈或幽默感。需注意語氣,避免在正式場合使用。
近義詞
“找罵”“自讨沒趣”“惹人嫌”等均有類似含義,但“讨罵”更強調“主動招惹”的結果。
示例:孩子故意打翻飯碗,母親生氣說:“你這就是讨罵!” 此處既指孩子行為不當,也隱含“明知故犯”的責備。
暗對剝皮長松超古冠今逞心如意吃講茶齒如編貝鸱鴉嗜鼠輲車喘汗春明門錯意大鏟鞋刀子嘴豆腐心大糦佃戶定向天線風流事過諷說分願改土為流懷役回岩火筯積藏吉昌祭祠劫國靖言謹默檻塞狂攘昆明灰六籍奴婢流延麗舞露風啰哆秒忽募格睦睦目秀眉清嘔哕匹丢撲答情詞清廟秋稬器狹區界冗筆殺傷疏狂嗣君挑戰者厗奚微視齆鼻誣説向遣閑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