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se both] 同時使用各種手段或方法
(1).《孟子·離婁下》:“ 周公 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言 周公 想兼學 夏 、 商 、 周 三代之王而施行 禹 、 湯 、 文 、 武 之政。後以“兼施”指并行先王之善政。 宋 朱熹 《仰思》詩之二:“王事兼施吾豈敢,儻容思勉議成功。”
(2).猶并舉。 明 高啟 《威愛論》:“威愛之道所以兼施并行而不可偏廢者也。”
“兼施”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iān shī,基本含義指同時使用多種方法或手段解決問題,強調綜合性和全面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查閱《孟子》或相關成語詞典(來源:)。
《兼施》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同時采取多種措施或方法。表示在某個問題或情況下同時運用多種手段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兼施》的拆分部首為"彳"和"鬥",分别代表行走和鬥争。它的總筆畫數為10,其中"兼"字的筆畫數為4,"施"字的筆畫數為6。
《兼施》一詞最早出現在《荀子·勸學》中,原文解釋為“徐行而未至,兼施勿違”。後來,這個詞成為了典故,用來描述在做事情時多方面下功夫、多角度考慮問題的方法。
《兼施》的繁體字為《兼施》。
古時候,兼施的寫法并沒有太大變化,基本上是延續到現在。隻是在字形細節上有些微的變化,例如用筆的順序、位置等。
1. 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要兼施各種方法,才能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
2. 面對困難,我們要學會兼施思考,做出合理的決策。
1. 兼顧:同時考慮或關心多方面的利益或因素。
2. 施行:執行、實行某種政策、措施。
3. 兼并:同時并吞、合并其他的東西。
多管齊下、百折不撓、左右逢源。
片面、一意孤行、孤注一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