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挺鹿走險的意思、挺鹿走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挺鹿走險的解釋

挺而走險。謂事急之時,被迫冒險行事。語本《左傳·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曰……‘鹿死不擇音(蔭)’小國之事大國也,德則其人也,不德則其鹿也,鋌而走險,急何能擇。” 清 趙翼 《廿二史劄記》卷二一:“勢當騎虎難下之時,不得不為挺鹿走險之計。”參見“ 挺而走險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挺鹿走險”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 tǐng lù zǒu xiǎn,其核心含義指在緊急情況下被迫冒險行事。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核心含義:形容在危急關頭,因無其他選擇而采取冒險行動。
  2. 出處溯源:源自《左傳·文公十七年》中的“铤而走險”,後演變為“挺鹿走險”。其中“挺”為“铤”的通假字,意為疾走;“鹿”象征被追逐的獵物,暗喻困境中的個體。

二、使用場景

三、近義詞與辨析

  1. 近義詞:铤而走險、孤注一擲(兩者均強調被迫性,但“铤而走險”更側重行動的直接性)。
  2. 易混淆詞:“挺身而出”(主動承擔責任,不含被迫冒險的意味)。

四、權威補充

該成語生動刻畫了人類在極端壓力下的生存智慧,兼具曆史厚重感和現實適用性。使用時需注意語境中的“被迫性”特質,避免與主動冒險行為混淆。

網絡擴展解釋二

《挺鹿走險》的意思

《挺鹿走險》這個成語意指勇敢地承擔危險、冒險前進。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困難和危險的環境中勇往直前,毫不畏懼地迎接挑戰。

拆分部首和筆畫

《挺鹿走險》的拆分部首是左邊的部首"挺"(手部)和右邊的部首"鹿"(鹿部)。根據筆畫,橫豎撇捺你共有17畫。

來源和繁體

《挺鹿走險》這個成語最早出現于明朝文學家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在小說中,諸葛亮和劉備在危機四伏的環境中,并肩前行,互相扶持,鼓舞士氣,形成了"挺鹿走險"的典故。成語的繁體寫法為「頂鹿走險」。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成語《挺鹿走險》的寫法略有不同,"挺"部首上方有一個"亻"字旁,表示人物;"鹿"的寫法中間沒有橫折。因為漢字的演變和規範化,現代寫法有所變動。

例句

1. 他敢于挺鹿走險,勇往直前地投身到這場冒險之中。

2. 她靠着挺鹿走險的勇氣,成功挑戰了最困難的任務。

3. 在這個危機四伏的大荒世界,隻有挺鹿走險的人才能夠生存下來。

組詞

1. 挺身而出:勇敢地站出來承擔責任。

2. 冒險家:喜歡冒險、尋求刺激的人。

3. 大膽:勇敢而不畏懼。

近義詞

1. 冒險闖關:勇于接受困難和危險,迎接挑戰。

2. 功敗垂成:在成功即将到來時遭到失敗。

反義詞

1. 膽小怕事:指懦弱、害怕的性格。

2. 退縮:在面對危險或挑戰時退避,不敢前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