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乩。 宋 陸遊 《新歲》詩:“載糗送窮鬼,扶箕迎 紫姑 。” 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扶箕》:“《太平廣記》引《稽神録》雲: 江 左有 支戩 者, 餘幹 人。正月望夜,時俗取飯箕,衣之衣服,插箸為嘴,使畫粉盤以蔔。 戩 戲祝曰:請蔔 支秀才 他日至何官。乃畫粉,宛成‘司空’字。然則扶箕之術, 唐 世已行矣。”參見“ 扶乩 ”。
“扶箕”是中國傳統民間信仰中的一種占卜方式,又稱“扶乩”“扶鸾”“降筆”等。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扶箕是一種通過特定儀式與神靈溝通的占卜活動。參與者需兩人扶住一個帶有吊棍的架子(稱為“乩架”),棍子在沙盤上劃出符號或文字,信徒認為這些痕迹是神靈的指示。
操作方式
曆史與文化背景
别名與變體
因地域和信仰差異,扶箕有“揮鸾”“架乩”“請仙”等别稱,但核心形式均為通過器具傳遞神意。
其他解釋的辨析
極少數資料将“扶箕”解釋為成語,意為“幫助他人”,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與方言或誤傳相關,需謹慎參考。
提示:扶箕作為民間信仰的一部分,其科學性存疑,現代多被視為傳統文化現象研究。
扶箕是一個漢字詞語,包括兩個字:扶和箕。
扶的部首是手(扌),由4劃組成;箕的部首是⺮(zhú),由15劃組成。
扶箕最早見于《左傳》中,用來形容清掃庭院的工具。扶箕也是古代中國一種常見的清掃器具,由一根長柄與一塊彎曲的竹篾編織而成。
繁體字扶箕保持了和簡體字一樣的拼寫和意義。
古時候的扶箕字可能會稍有變化,但整體的構造和意義是相同的。
1. 他拿着扶箕打掃庭院的落葉。
2. 她用扶箕将地上的灰塵整理幹淨。
扶箕并不常見于組詞中,因為它通常指代一種特定的清掃工具。但可以根據需要靈活使用,如扶持、箕帚等。
在清掃類詞中,近義詞有掃帚、笤帚等。
在清掃類詞中,反義詞沒有明确的對應。但若将扶箕看作是清掃工具的話,不清掃或不打掃可以視為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