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痿痹發黃。 漢 張仲景 《金匮要略·黃疸》:“腹滿,身痿黃,躁不得睡,屬黃家。”
痿黃是中醫術語,指皮膚呈現枯槁、晦暗的黃色,但無目黃表現,主要與氣血不足、脾胃虛弱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痿黃最早見于《金匮要略·黃疸病脈證并治》,與“萎黃”互通。其核心特征是皮膚黃而幹萎無光澤,但雙目不黃,且小便顔色正常,可與黃疸區分。
特征 | 痿黃 | 黃疸 |
---|---|---|
目黃 | 無 | 有 |
小便顔色 | 正常 | 深黃 |
皮膚色澤 | 枯槁晦暗 | 鮮亮如橘色 |
病機 | 氣血不足 | 濕熱/寒濕郁蒸 |
(依據)
以健脾益氣、養血補虛為主,常用方劑如歸脾湯、八珍湯等,同時需調理飲食以增強脾胃功能。
提示:以上信息綜合自中醫典籍及現代釋義,具體診療需咨詢專業醫師。
《痿黃》是一個漢字詞,它的意思是指身體虛弱無力、氣色變黃。根據其字形結構,可以拆分為“疒”、“韋”和“黃”三個部分。其中,“疒”是疾病的意思,屬于“疒”部首;“韋”則是一種動植物纖維制品,屬于“韋”部首;“黃”則是一種顔色,屬于“黃”部首。整個漢字共有12個筆畫。
痿黃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周易·乾卦》:“乾元亨利貞。”其中“貞”字通“黃”,因此有了“痿黃”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痿黃的寫法類似,隻是字形稍有差别,痿字的右邊會有一個“韋”部首的彎曲上劃。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稍有差異。但是,在古代的碑刻或古籍中,痿黃這個詞的字形與現代基本一緻。
1. 他虛弱不堪,面色痿黃。
2. 這段時間她工作太忙,已經痿黃了。
與痿黃相關的詞語有:
- 組詞:痿瘵(指全身虛弱無力)、痿瘵羸(身體元氣盡失)
- 近義詞:萎黃(指人體虛弱、氣色不好)
- 反義詞:健康、紅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