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鐵甕的意思、鐵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鐵甕的解釋

見“ 鐵甕 ”。


亦作“ 鐵甕 ”。1.堅固的甕城。比喻強盛的國勢。 唐 秦韬玉 《陳宮》詩:“金城暗逐歌聲碎,鐵甕潛隨舞勢休。”參見“ 甕城 ”。

(2).指 鐵甕城 , 京口 (今 江蘇 鎮江 ) 北固山 前的一座古城。為 三國 時 孫權 所築。 唐 杜牧 《潤州》詩之二:“城高 鐵甕 橫強弩,柳暗朱樓多夢雲。” 馮集梧 注:“原注:‘ 潤州 城, 孫權 築,號為 鐵甕 。’《演繁露》:‘ 潤州 城古號 鐵甕 ,人但知其取喻以堅而已,然甕形深狹,取以喻城,似為非類。 乾道 辛卯,予過 潤 , 蔡子平 置燕于 江 亭,亭據郡治前山絶頂,而顧子城雉堞緣岡,彎環四合,其中州郡諸廨在焉,圓深之形,正如卓甕,予始知喻以為甕者,指子城也。’” 元 薩都剌 《還京口》詩:“城高 鐵甕 江山壯,地接 金陵 草木凋。” 殷孟倫 朱廣祁 校正引 明 陳沂 《南畿志》:“ 吳 時已自為京城,復築子城,固以甓,號為 鐵甕 。” 清 洪昇 《過京口作》詩:“北南形勝地, 鐵甕 此堅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鐵甕是漢語中具有曆史意象的複合詞,本義指鐵鑄的甕器,後演變為古代城池的專稱,特指江蘇鎮江古城。《漢語大詞典》将其釋為“堅固的甕城”,其命名源于三國時期孫權所築軍事要塞的獨特構造。

從詞源學分析,“鐵”象征堅不可摧,“甕”原指陶制容器,此處借喻城池的封閉性與防禦功能。宋代《嘉定鎮江志》記載:“鐵甕城在丹徒縣北,孫權所築,内外皆甃以甓(磚),號鐵甕城。”元代俞希魯《至順鎮江志》進一步說明其得名源于“城形如甕,内外皆固”,城牆采用磚石包砌技術,形制特殊。

在文學語境中,鐵甕常作為鎮江的代稱。杜牧《潤州》詩雲“城高鐵甕橫強弩”,蘇轼《水龍吟》詞寫“雲夢南州,武昌南岸,昔遊應記。料多情夢裡,端來見我,也參差是”,均以鐵甕指代鎮江的軍事地位與地理特征。現代考古發現,鎮江古城遺址内出土的六朝時期銘文磚,印證了鐵甕城始建于公元209年的曆史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

“鐵甕”一詞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結合權威資料解釋如下:

  1. 基本含義:堅固的甕城
    指古代城牆中圍繞城門修築的環形防禦結構,因其堅固如鐵制甕器而得名。唐代詩人秦韬玉在《陳宮》中寫道:“金城暗逐歌聲碎,鐵甕潛隨舞勢休”,以“鐵甕”比喻城池的穩固。

  2. 比喻意義:強盛的國勢
    在文學作品中常借“鐵甕”象征國家軍事力量的強大或政權的穩固,如上述詩句中“鐵甕”與“金城”并用,暗指國家防禦體系的堅不可摧。

  3. 曆史地名:鐵甕城(京口城)
    特指三國時期孫權在江蘇鎮江北固山前修築的古城。據南朝《輿地志》記載,該城“周回六百三十步,内外皆固以磚壁”,因形似甕且結構堅固得名。建安十三年(208年),孫權遷都于此,同年發生赤壁之戰,此地成為東吳重要軍事據點。唐代杜牧亦有詩雲:“城高鐵甕橫強弩,柳暗朱樓多夢雲”,印證其戰略地位。

補充說明
“甕城”一般為磚石結構,但“鐵甕”并非字面意義的鐵制,而是強調其難以攻破的特性。該詞兼具曆史地理與文學意象,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冰箱操奇逐赢操身行世操之過急詞囿黨派眈盻點墨雕枯玎玎定封都野斷代斷見兌域貴足椁帱國讨皡皡給回濟濟跄跄咎谪狷直靠泊痾瘵餽謝樂都李時珍硫酸流洲綸閣馬角碼洋珻瑰蒙難面層納蘭性德鬧腮胡鳥伸牛鼻繩屏擁辟席親待奇異全盛肉裡眼塞種蜃辂手飾水面踏蹻僮婦同源異派湍激威威為淵驅魚,為叢驅爵違衆仵工無來鹹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