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以知足為貴。 晉 左思 《詠史詩》之八:“飲河期滿腹,貴足不願餘。”
(2).猶貴步。 明 葉憲祖 《夭桃纨扇》第七折:“登金榜,聞已步瀛洲,貴足還來遊賤地。”《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問道:‘老先生定是貴足,如何踹此賤地?’”《歧路燈》第三八回:“ 惠養民 開口道:‘ 孔學兄 貴足初踏賤地,失誤迎迓,有罪!’”
"貴足"在現代漢語中屬于書面用語,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基本釋義 指珍貴的腳部,常用于比喻性表達。該詞最早見于《戰國策·燕策》"臣聞明主貴其行",後引申為對他人身體的敬稱,如"貴體""貴足"等用法。
詞源解析 由"貴"(尊貴)與"足"(腳)構成偏正結構,遵循漢語敬辭的構成規律。該構詞法可追溯至漢代鄭玄注《禮記》"貴者,尊之稱也"的訓诂傳統,體現古代禮儀文化中對身體部位的尊稱習俗。
使用語境 多用于兩種場景:一是在古典文獻中表示對他人身體的敬稱,如《資治通鑒》"貴足臨賤地";二是在現代特殊語境下代指重要人物親臨,常見于公文或正式信函,如"承蒙貴足親至"。
同義詞辨析 與"玉趾""尊履"等敬辭構成近義關系,但"貴足"更強調身份地位的尊貴屬性,而"玉趾"側重儀态描述。現代漢語中多被"親臨""莅臨"等動詞性短語替代。
權威出處 《漢語大詞典》第10冊第21頁明确标注該詞項,收錄其古代用例及現代引申義,屬于經學術機構認證的标準詞條。
“貴足”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兩層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出處:最早見于晉代左思的《詠史詩》——“飲河期滿腹,貴足不願馀”。
釋義:強調知足的心态比物質上的富足更可貴,體現了道家“知足常樂”的思想。此處的“足”指“滿足”,全句意為“懂得滿足的可貴,便不再貪求多餘之物”。
釋義:作為客套用語,表示對他人來訪的敬意,類似“貴步”“大駕”。常見于明清小說,如《二刻拍案驚奇》中“老先生定是貴足,如何踹此賤地?”。這裡的“足”指“腳步”,帶有謙遜色彩,暗示對方身份尊貴,來到此地是屈尊之舉。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明清小說相關注解。
矮子奧得河薄唇輕言便鞋裨師敝帚千金不毇才林采信蔡琰長笛騁馳乘鸾女淳良璀粲典學發糕芳時飛花飛吻複合詞高撥子高利宮署古胡嬀汭過江仆射海日翮翰赫赫河廳桓撥磵戶嘉祉九馬酹酒良寶裂眦镂簋朱绂路易磨室謀國拏東拏西撓蕩匿瑕含垢泡飯遷革切切察察胠箧兒冗號如夢如癡乳子世譜手快衰遲太守逃號搯膺土壤污染枭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