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時商品上标的有折扣的定價。洋,指銀元。 魯迅 《三閑集·書籍和財色》:“書籍用實價,廢去‘碼洋’的陋習,是始于 北京 的新潮社--北新書局的,後來 上海 也多仿行。”
“碼洋”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出版行業和舊時商業場景,具體含義可分為以下兩類:
舊時商業場景
指商品标價中帶有折扣的定價(例如銀元标價,實際交易時可按折扣調整)。此用法現已較少見,多用于曆史語境。
現代出版行業
指圖書定價總額,即單本書的定價乘以總數量。例如:一本定價20元的書,發行1萬冊,碼洋為20萬元。
與“實洋”的區别
碼洋是圖書的标價總額,而實洋是實際交易金額(碼洋扣除折扣後的金額)。例如:書店以5折進貨碼洋18元的6本書,實洋僅需支付9元。
財務核算中的作用
出版和發行部門通過碼洋統計銷售額,再結合實洋計算成本、稅金及利潤。例如:銷售碼洋100萬元,若折扣率為60%,則實洋為60萬元,需扣除成本等費用後得出利潤。
“碼洋”一詞中,“碼”指定價數字,“洋”源于舊時對銀元的俗稱。早期用于商品折扣定價,後逐漸成為出版業的專業術語。
若需更具體案例或行業計算方式,可參考出版類權威資料。
《碼洋》是一個漢語詞彙,表示圖書或出版物的定價。它可以指出版社或書店為每本圖書所标注的價格,也可以用來衡量圖書的銷售額。
《碼洋》的拆分部首是「糸」和「氵」,分别是織物和水的意思。它的筆畫數為12畫。
《碼洋》一詞是由「碼」和「洋」兩個漢字組成,其中「碼」表示貨品的計量單位,「洋」則表示西方國家。在舊時的商業貿易中,西方的貨品常用洋單位計量,因此「碼洋」演變為表示圖書定價的詞彙。
《碼洋》在繁體字中的寫法類似,分别是「碼洋」。
在古時候,「碼洋」的寫法可能有所差異,但整體意思與現代相似。
1. 這本新書的碼洋定在50元。
2. 這本暢銷小說的碼洋達到了百萬元。
碼洋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成新詞,例如:碼洋差、碼洋上漲、碼洋策劃等。
與《碼洋》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價格、定價、售價等。
與《碼洋》意思相反的詞語沒有明确的常用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