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時商品上标的有折扣的定價。洋,指銀元。 魯迅 《三閑集·書籍和財色》:“書籍用實價,廢去‘碼洋’的陋習,是始于 北京 的新潮社--北新書局的,後來 上海 也多仿行。”
碼洋是出版行業專用術語,指圖書按定價計算的總金額。其核心含義包含兩方面:一是指單本圖書定價乘以印刷數量的乘積,例如某書定價50元、印量1000冊,碼洋即為5萬元;二是指圖書發行環節中未經折扣的賬面金額,與扣除折扣後的“實洋”形成對比。
該詞由“碼”和“洋”複合構成,其中“碼”源于舊時商業術語“碼子”(代表數字),“洋”則取自“銀洋”的貨币單位概念,組合後特指出版物定價體系中的貨币計量單位。《現代漢語詞典》将其定義為“圖書出版發行部門指全部圖書定價的總額”。
在出版實務中,碼洋具有三重功能屬性:①統計功能,用于出版社年度選題計劃申報及庫存價值核算;②銷售參照功能,作為圖書批發零售環節的折扣計算基數;③行業評估功能,書店銷售排行榜、出版集團經營數據多采用碼洋作為計量标準。其數值通常高于實際銷售收入(實洋),差額部分體現市場流通環節的折扣率。
根據《出版專業術語手冊》(中國書籍出版社)的釋義,碼洋計算遵循嚴格公式:
$$ text{碼洋} = sum_{i=1}^{n}( text{圖書定價}_i times text{印制數量}_i ) $$
該公式廣泛應用于出版産業鍊的印務管理、倉儲物流、渠道結算等環節。
“碼洋”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出版行業和舊時商業場景,具體含義可分為以下兩類:
舊時商業場景
指商品标價中帶有折扣的定價(例如銀元标價,實際交易時可按折扣調整)。此用法現已較少見,多用于曆史語境。
現代出版行業
指圖書定價總額,即單本書的定價乘以總數量。例如:一本定價20元的書,發行1萬冊,碼洋為20萬元。
與“實洋”的區别
碼洋是圖書的标價總額,而實洋是實際交易金額(碼洋扣除折扣後的金額)。例如:書店以5折進貨碼洋18元的6本書,實洋僅需支付9元。
財務核算中的作用
出版和發行部門通過碼洋統計銷售額,再結合實洋計算成本、稅金及利潤。例如:銷售碼洋100萬元,若折扣率為60%,則實洋為60萬元,需扣除成本等費用後得出利潤。
“碼洋”一詞中,“碼”指定價數字,“洋”源于舊時對銀元的俗稱。早期用于商品折扣定價,後逐漸成為出版業的專業術語。
若需更具體案例或行業計算方式,可參考出版類權威資料。
拜德白麻紙幫口版授偪近春風風人等外多爾衮放虎自衛奮不顧生鳳凰蛻風集府藏負販鬼魔三道鬼族餃餌激拔街尾結姻驚急裡集訓困而學之老生兒連搭連澍流傷目知眼見排校披頭蓋腦批尾青鷇青線窮促齊玄悫善日觀瑟韻栅壘沈練蛇鄉虎落獸口四惡傥莽檀暈特将疼愛天人共鑒望臣萬全之策偉論維妙維肖溫差溫德米爾夫人的扇子悟慧五經師饷飯湘妃廟仙訣校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