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濟濟跄跄的意思、濟濟跄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濟濟跄跄的解釋

[numerous] 形容人多而容止有節

會議期間各方代表濟濟跄跄聚集一堂,一時稱盛

詳細解釋

莊敬貌;敬慎貌。《詩·小雅·楚茨》:“濟濟蹌蹌,絜爾牛羊。” 毛 傳:“濟濟蹌蹌,言有容也。” 鄭玄 箋:“言威儀敬慎也。” 元 王實甫 《麗春堂》第四折:“我這裡凝眸望,元來是文官武職,一剗地濟濟蹌蹌。”《痛史》第一回:“但是庭燎光中,禦爐香裡,百官濟濟蹌蹌,好像是 漢 官威儀。” 魯迅 《而已集·談所謂“大内檔案”》:“不到兩星期,各部都派來了,從兩個至四個,其中很多的是新從外洋回來的留學生,還穿着嶄新的洋服。于是濟濟跄跄,又在灰土和廢紙之間鑽來鑽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濟濟跄跄”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ǐ jǐ qiāng qiāng,具體解釋如下:


釋義


出處與演變

  1. 古代典籍:
    • 一說源自《荀子·大略》:“朝庭之美,濟濟跄跄”;
    • 另一說出自《詩經·小雅·楚茨》:“濟濟跄跄,絜爾牛羊,以往烝嘗”。
  2. 現代用法:多用于描述正式場合中人群的整齊有序,如會議、典禮等。

用法與示例


注意事項

  1. 多音字提示:
    • “濟”在此讀jǐ(如“人才濟濟”),而非jì(如“救濟”);
    • “跄”讀qiāng,注意與“跄踉”(qiàng liàng)區分。
  2. 常見誤用:易與“濟濟一堂”(僅強調人多)混淆,但“濟濟跄跄”更側重儀态規範。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成語源流大辭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濟濟跄跄的意思

《濟濟跄跄》是一個成語,意為衆多的人群行走擁擠、擁擠而不亂。

拆分部首和筆畫

《濟濟跄跄》這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來源

《濟濟跄跄》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中。指項羽的手下部下衆多,行動有序而不混亂。

繁體

繁體字中,《濟濟跄跄》的寫法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濟濟跄跄》的寫法類似于現代漢字,但有些筆畫形狀和結構可能略有不同。

例句

1. 他來到了人群擁擠的集市,看到了濟濟跄跄的人群。

2. 會場上遊行的人們濟濟跄跄,聲勢浩大。

組詞

1. 應濟 - 意為征用、調給所需。

2. 扶濟 - 意為幫助、救濟。

3. 輕濟 - 意為輕易地從中間通過。

近義詞

1. 人山人海 - 形容人群非常擁擠。

2. 人滿為患 - 形容場所擁擠到極限。

反義詞

1. 門可羅雀 - 形容非常冷清,沒有人來。

2. 門庭冷落 - 形容非常冷清,沒有人到訪。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