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鋚勒的意思、鋚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鋚勒的解釋

馬嚼子或缰繩上的裝飾品。用金銅制成。 清 厲鹗 《焦山古鼎》詩:“惟王酬庸錫冊命,鑾旂鋚勒兼戈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鋚勒”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馬具上的裝飾部件,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含義
    指馬嚼子或缰繩上的金屬裝飾品,通常由金、銅等材質制成,具有實用與裝飾雙重功能。例如《石鼓文》中記載的“田車既安,鋚勒馬”,即描繪了馬車配備精美馬具的場景。

  2. 字形與讀音

    • 拼音:tiáo lè(“鋚”讀第二聲,“勒”讀第四聲)。
    • 結構:“鋚”為金字旁,與金屬相關;“勒”本義為帶嚼子的馬籠頭,此處指代馬具部件。
  3. 文獻例證
    清代厲鹗在《焦山古鼎》詩中寫道:“鑾旂鋚勒兼戈錟”,進一步印證了鋚勒作為禮儀或貴族車馬裝飾的用途。

  4. 相關辨析

    • 與“勒”的其他含義區别:
      “勒”單獨使用時,可指馬籠頭(lè)、雕刻(lè)或強制(lēi),但“鋚勒”特指裝飾性馬具,需結合語境理解。
    • 易混淆詞:如“掯勒”(kèn lè,意為刁難)、“拑勒”(qián lè,指約束)等,字形相近但含義不同。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車馬器具或相關文獻用例,可參考《石鼓文》及清代考據類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鋚勒

鋚勒是一個中國漢字詞語,主要指的是在飲食中加入適量的醬油、鹽或調味品,使食物具有更濃郁的味道。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為金和13畫。

鋚勒一詞的來源暫無确切的考證,但有推測認為它最早出現在南宋時期的文獻中。在文字形式上,鋚勒是繁體字,它的簡化字形為鋝勒。

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古代的寫法中,字形更加繁複,并且有多種不同的變體。例如,在鋚勒的古代寫法中,金部的形狀可能更加複雜,而13畫也可能有微妙的差異。

以下是關于鋚勒的例句:

1. 老師教我們在炒菜時要適量地鋚勒,這樣味道會更好。

2. 這家餐館的菜肴都用鋚勒來提升口感。

3. 姥姥的紅燒肉一向是用鋚勒調制的,非常美味。

在組詞方面,鋚勒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成新的詞語,例如:

1. 鋚勒調味:指使用鋚勒來調整食物的口味。

2. 鋚勒料理:指使用鋚勒來烹饪的菜肴。

近義詞方面,可以使用調味、添味等詞代替鋚勒。

反義詞方面,可以使用少許、清淡等詞來表示相反的概念。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