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宮中庭院。 唐 李賀 《堂堂》詩:“蕙花已老桃葉長,禁院懸簾隔禦光。”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一:“己未朝考題是‘賦得因風想玉珂’,餘欲刻畫‘想’字,有句雲:‘聲疑來禁院,人似隔天河。’”
(2).指宮廷官署。 清 褚人穫 《堅瓠補集·西涯待友》:“ 西涯 身處禁院,不能厚待一友。”
“禁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指古代封建統治者禁止外人進入的場所,常特指皇宮中皇帝居住的區域。後來也引申為泛指封閉性強、限制進入的場所或活動。
宮中庭院
特指皇宮内的庭院,如唐代李賀《堂堂》中“禁院懸簾隔禦光”,通過簾幕阻隔彰顯皇權禁地的神聖性。
宮廷官署
指設在皇宮内的行政機構,如清代文獻提及官員“身處禁院”的記載,表明其與皇權運作密切相關。
建議對古代制度感興趣者,可查閱《隨園詩話》《堅瓠補集》等原始文獻,獲取更具體的語境用例。
禁院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用來指代封建時代皇帝居住的地方,也稱為禁宮或紫禁城。
禁院的拆分部首是言,拆分筆畫為十五畫。
禁院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最早見于《文選·孔安國列傳》:“權沢有謂高潔者,必公事,不私惠;尤理練士之會,公車徒屬位,策衆憑臨,以候三日,經奉禮帱而邸禁楹。”此處的“禁楹”指的即是禁院。
繁體字中禁院的寫法為“禁院”。
禁院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為“禁苑”,即用“苑”字代替了現代漢字中的“院”字。
明朝皇帝居住在紫禁城内的禁院中。
禁地、禁忌、禁锢、禁止。
禁宮、紫禁城。
開放之地、公共場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