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制的畚垃圾的盛具。錫劇《雙推磨》:“ 何宜度 (唱):踏破笤箕要賠淘籮。”
笤箕(拼音:tiáo jī)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角度解析:
字面含義與實物功能
笤箕原指古代清掃工具,由“笤帚”(掃除灰塵的用具)和“箕”(盛裝垃圾的容器)組合而成,主要用于清潔場景。例如錫劇《雙推磨》中的台詞“踏破笤箕要賠淘籮”,即直接指代這一工具。
成語的比喻意義
在成語用法中,笤箕被引申為“清除污穢、整頓混亂”的象征,強調通過行動恢複秩序。例如形容社會治理或環境整治時,可用“持笤箕以掃濁”等表達,體現積極清理的意象。
補充說明:該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文學或曆史語境中。如需更詳細的近義詞、反義詞或方言用法,可參考詞典工具中的擴展内容。
《笤箕》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指用來掃地的工具。它由“笤”和“箕”兩個字組成。
《笤箕》的部首是“⺮”(竹子部首),由兩個筆畫構成。其中,“笤”的部首同樣是“⺮”,它的總筆畫數是7;而“箕”的部首是“⺮”和“⼀”(橫)的結合,它的總筆畫數是10。
《笤箕》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起初是由竹子或稻草編制而成,用于掃地的工具。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笤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時會有變化。而《笤箕》這個詞的古時候的寫法,則分别是“笤”:「舊字」「竹-幾」「幾竹」,和“箕”:「敬字旁」「舊字」「敬-竹」「竹-敬」。
為了更好地理解《笤箕》這個詞,以下是一些例句:
與《笤箕》相關的一些組詞有:
《笤箕》的近義詞是“笠箕”,它也表示用來掃地的工具。
《笤箕》的反義詞是“拂塵”,它是用來拂去灰塵、擦拭物品的工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