匍匐之救的意思、匍匐之救的詳細解釋
匍匐之救的解釋
謂竭盡全力的救助。《詩·邶風·谷風》:“凡民有喪,匍匐救之。”《後漢書·章帝紀》:“蓋君人者,視民如父母,有憯怛之憂,有忠和之教,匍匐之救。” 唐 劉知幾 《史通·暗惑》:“居裡巷者猶停舂相之音,在鄰伍者尚申匍匐之救。”
詞語分解
- 匍匐的解釋 ∶以腹貼地前進幸主者出,南面召見,則驚走匍匐階下。;;明; 宗臣《報劉一丈書》巡邏兵在敵軍炮火下匍匐過陣地 ∶軀體貼地像蟲、蛇、 龜緩慢爬行匍匐前進 ∶使自己俯卧匍匐在主子腳下詳細解釋.爬行。《詩·
- 救的解釋 救 ù 給予幫助使脫離危險或解脫困難:救濟。救命。救護。救國。救難(刵 )。救災。救藥。救正(補救匡正)。救死扶傷。救困扶危。 終止:濯以救熱。 筆畫數:; 部首:攵;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匍匐之救”是一個源自古代文獻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釋義
- 核心含義:指竭盡全力、不顧一切地救助他人,強調在危急時刻的全力以赴。
- 感情色彩:中性或褒義,多用于書面語。
出處與演變
- 最早來源
出自《詩經·邶風·谷風》:“凡民有喪,匍匐救之。”意為百姓遭遇災難時,應像匍匐爬行般竭力救助。
- 曆史引用
如《後漢書·章帝紀》提到君主應“視民如父母”,行“匍匐之救”;唐代劉知幾《史通》也以“申匍匐之救”形容鄰裡互助。
結構與用法
- 語法結構:偏正式成語,通常作主語或賓語。
- 典型例句:
- “鄰裡有難,當施以匍匐之救。”
- 《後漢書》中“有忠和之教,匍匐之救”體現仁政思想。
注意事項
- 常見誤解:部分資料誤注出處為《漢書·王莽傳》(如),實為《詩經》。
- 現代適用:多用于描述危急時刻的全力援助,如救災、幫扶等場景。
若需更深入的文獻例證,可參考《詩經》《後漢書》等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匍匐之救
匍匐之救意為躬身匍匐以救人或救人于危難之中。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從右到左的回、彳、亻,其中回表示行為,彳表示行動,亻表示人。拆分之後可以看出,這個詞的含義與行走、幫助他人有關。
《匍匐之救》一詞來源于《莊子·外物》一章,其中描述了一個人在快要溺水時,還在以匍匐的姿勢救助同伴。這個詞通過形象的描述,表達了為了救助他人甘願自我卑微的精神。
在繁體字中,匍匐之救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匍匐之救的寫法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
例句:
1. 在洪水中,他毫不猶豫地以匍匐之救來搶救落水者。
2. 這個救生員以匍匐之救成功将溺水者解救出來,并獲得了表揚。
組詞:匍匐、救死扶傷、匍匐前進。
近義詞:卑躬屈膝
反義詞:高傲自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