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分龍節的意思、分龍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分龍節的解釋

宋 時 池州 以夏曆正月二十九日、三十日為“分龍節”。其時常降大雨。 宋 葉廷珪 《海錄碎事·風俗》:“ 池州 俗以正月二十九、三十日為‘分龍節’。雨則多大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分龍節是中國傳統民俗節日之一,主要流行于南方地區,尤以江南、華南等農耕文化區域為盛。該節日源于古代對龍神降雨的崇拜,核心含義是通過祭祀儀式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詞義解析

  1. 節日起源

    “分龍”指代龍神分管不同區域的降雨職責。據《中國民俗大辭典》記載,古人認為農曆五月是群龍分域布雨的時間節點,故設立此節。宋代《事物紀原》中已有“分龍日”的記載,印證其曆史淵源。

  2. 時間與習俗

    分龍節的具體日期因地域而異,常見于農曆五月二十或夏至後第一個“辰日”。典型活動包括:

  1. 文化象征

    該節日承載着農耕社會“天人合一”的哲學觀,通過《漢語大詞典》釋義可知,“分龍”既指自然氣象的階段性變化,亦隱喻人類對生态規律的順應。清代《清嘉錄》記載,分龍節後雨水呈現“南澇北旱”特征,反映古人對氣候現象的觀察總結。

學術參考

本文釋義綜合引自:

  1. 鐘敬文《中國民俗大辭典》,商務印書館,2004
  2. 陳文華《江南地方志·歲時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
  3. 蕭放《中國歲時節令文化》,人民出版社,2010
  4. 羅竹風《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3

網絡擴展解釋

分龍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主要與祈雨和農耕文化相關,流行于漢族、毛南族和畲族等民族。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分龍節源于古代對龍神布雨的信仰,傳說此日主管降雨的龍會被分配到不同區域行雨,故稱"分龍"。其核心内涵是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具有鮮明的農業祭祀特征。

二、曆史起源

  1. 遠古祈雨儀式:最早可追溯至周代的雩舞(求雨舞蹈),《周禮》記載"大旱則帥巫而舞雩"。
  2. 宋代文字記載:池州(今安徽)在正月二十九、三十過節,此時常降大雨。
  3. 少數民族傳承:毛南族将其發展為年度最盛大節日,融合祖先祭祀與農事祈福。

三、主要習俗

四、時間與地域差異 | 地區/民族| 時間(農曆)| 特點 | |----------------|---------------------------|--------------------------| | 宋代池州漢族 | 正月二十九、三十 | 文獻最早記載,關聯雨季 | | 毛南族 | 夏至後首個辰日(下團)| 分"上團""下團"不同日期 | | 華北地區 | 五月廿或六月廿 | 五龍王分管東南西北中五方|

五、文化意義 該節日體現了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自然觀,2021年廣西環江毛南族分龍節已被列入國家級非遺展示活動,成為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

注:如需了解具體地區當代慶典時間,可查閱等來源獲取最新節慶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阿主沙裡白辨不管一二不絕如帶參天兩地朝禮撤材宸慈持念紬次出適到點大神農架得辛遞眼色斷交鍛竈督郵二話不說封内棼絲服務台宮簟共具鞲鷹绁犬過關斬将嘩亂缣練絶交書廉能俪皮六相龍攢馬幫旻雲内緯旁告樸金野現象披露剖毫析芒骞崩乾行起結殑伽慶色全周呿吸燃糠自照三皇首都筍鞭宿糗他己迢迢鐵杠銅鈔團牌讬僞晩磬為人師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