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聖訓的意思、聖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聖訓的解釋

(1) [a sage's instruction; imperial edict]∶舊指聖人的訓誡告谕或皇帝的诏令等

先遣内侍持曆朝聖訓授君。——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2) [(of Chinese Moslem) a memorandum of Mohammed]∶中國伊6*6*蘭教徒指伊6*6*蘭教奠基者**的思想和行為記錄

詳細解釋

(1).聖人的教導。指儒家相傳的訓谕。 漢 蔡邕 《釋誨》:“且用之則行,聖訓也;舍之則藏,至順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正緯》:“經顯,聖訓也;緯隱神教也。聖訓宜廣,神教宜約。”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構釁》:“ 章老先生 ,你背聖訓了,怎麼説一個似可去。” 清 陳夢雷 《抒哀賦》:“委吉兇以任運兮,永聖訓以自強。”參見“ 聖教 ”。

(2).帝王的訓谕、诏令。 宋 何薳 《春渚紀聞·姚麟奏對》:“ 麟 恐伏而對曰:‘誠如聖訓,然臣自行列,蒙陛下拔擢,使掌衛兵於殿庭之間,此豈臣當以私恩結下,為身計耶?’” 元 耶律楚材 《和平陽王仲祥韻》:“洪恩浹四海,聖訓宜書紳。”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太宗讀<金史>》:“諄諄數千言,詳載聖訓。”

(3).阿拉伯文的意譯,原意為傳聞、傳述。後專指對 ** 言行的傳述--“ ** 言行錄”。在 中國 ,聖訓也稱“聖訓經”、“至聖寶訓”、“至聖寶谕”、“聖谕”等。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聖訓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聖訓”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可分為以下三類:

一、儒家與帝王語境

  1. 聖人的訓誡
    指儒家經典中聖賢的教誨,如孔子等先哲的道德與倫理教導。例如,漢代蔡邕在《釋誨》中提到“聖訓”與儒家處世哲學的關系。

  2. 帝王的诏令
    古代也用于指皇帝的訓谕或诏書。如清代梁啟超《譚嗣同傳》中提及“曆朝聖訓”,宋代文獻中也有臣子引用帝王訓示的記載。


二、伊斯蘭教語境

在伊斯蘭教中,“聖訓”(阿拉伯語稱“哈迪斯”或“遜奈”)特指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記錄,是僅次于《古蘭經》的宗教準則。其特點包括:


三、其他用法

個别文獻中,“聖訓”也指中國穆斯林對穆罕默德言行的尊稱,如“聖谕”“至聖寶訓”等。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分類下的典籍(如《聖訓集》)或曆史案例,可參考伊斯蘭教協會或權威漢典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聖訓》的意思

《聖訓》一詞是指一些有關于道德、智慧或宗教方面的教導和指導。這些教誨被認為是具有重大影響力和智慧的話語,被視為聖人、宗教領袖或權威人物所說的聖言。

《聖訓》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聖訓》的拆分部首為囗(囗是一個字的第一筆),它由4個筆畫構成。其中拆分部首“囗”表示圍繞、圈住的意思,而其餘的3個筆畫表示其他的構造部分。

《聖訓》的來源

《聖訓》這個詞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分别是“聖”和“訓”。其中,“聖”表示至高無上、德行高尚的意思,而“訓”表示指導教誨的意思。所以《聖訓》可以被解釋為至高無上的教導和指導。

《聖訓》的繁體字

《聖訓》的繁體字為「聖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以《聖訓》為例,古時的寫法為「聖訓」。雖然字形有所差異,但整體的意思和現代相同。

《聖訓》的例句

1. 讀經典是吸取聖訓的重要途徑。

2. 他堅守着聖訓,過着純淨的生活。

3. 這個故事中包含了豐富的聖訓。

《聖訓》的組詞

1. 聖人(含義:最高的道德、智慧和精神水平的人)

2. 聖言(含義:神聖的言辭)

3. 聖賢(含義:具有高尚品德和智慧的人)

《聖訓》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教誨、格言、箴言

反義詞:邪說、謬論、敗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