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kip a line (in reading or transcribing)]∶空過一行繼續下一行
(2) [change to a new occupation]∶另起一行書寫;改行
(1).另起一行書寫。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跳行》:“作書出格曰‘擡頭’,《金石録》稱 唐 之中嶽 嵩山 碑,書皇帝太後,不跳行,不空格。跳行者,擡頭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論文下·跳出》:“殿廷策卷及奏摺,無不以我字屬臣下自謂,故遇我國家、我皇上,皆以國字皇上跳行,出格敬謹書寫。”
(2).指看書或抄寫時漏去一行。
(3).指改換職業。
“跳行”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使用場景不同有所差異,以下是詳細解釋:
另起一行書寫
指在文字書寫或排版時,從當前行結束的位置另起新的一行繼續書寫。例如在正式文書中,為表示尊敬,稱呼對方時會頂格另起一行。
漏讀或漏寫一行
在閱讀、抄寫過程中,因疏忽跳過某一行内容。例如:“他抄寫時不小心跳行,導緻後續内容錯位”。
改換職業或行業
指從原有行業轉向其他領域工作。例如:“他原本從事教育行業,後來跳行進入互聯網領域”。
以上解釋綜合了權威詞典與常見用法。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詳細來源,可參考相關網頁内容。
《跳行》這個詞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改變行進方向跳下去。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足”和“行”,總共五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原本是用于描述人物跳下高處的動作。
這個詞的繁體形式是「躍行」。在繁體中,「躍」是一個由「足」和「舄」組成的字,表示跳動。所以繁體的「躍行」也有類似的意思。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不過,在目前的标準漢字中,「跳行」的寫法沒有發生改變。
以下是一些使用「跳行」的例句:
1. 他站在高樓上,毅然跳行。
2. 孩子興奮地跳行着迎接媽媽回家。
3. 運動員們在懸崖頂上鼓起勇氣,紛紛跳行到下面的湖水中。
與「跳行」相關的組詞有「跳躍」、「行進」、「行動」等。其中,「跳躍」表示連續跳動,「行進」表示朝某方向前進,「行動」表示進行某種活動。
「跳行」的近義詞包括「躍下」、「跳落」、「往下跳」等,它們都表示從高處往下跳。
「跳行」的反義詞可以是「攀爬」、「上升」等詞,這些詞意味着往上移動。
總結起來,「跳行」是一個用來描述改變行進方向跳下的動作的詞語,它源自古代漢字,使用現代标準漢字寫法。通過例句可以更好地理解這個詞的用法。同時,它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有助于增加詞彙量,提升表達能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