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苦言的意思、苦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苦言的解釋

(1).诤言,逆耳之言。《史記·商君列傳》:“苦言藥也,甘言疾也。”《晉書·劉頌傳》:“垂聽逆耳,甘納苦言者,濟世之君也。” 宋 蘇轼 《送陳伯修察院赴阙》詩:“苦言如藥石,瞑眩終見思。” 魯迅 《三閑集·“皇漢醫學”》:“ 岡氏 距 明治 維新後不久,還有改革的英氣,所以他的日記裡常有好意的苦言。”

(2).凄切的言詞。 三國 魏 嵇康 《聲無哀樂論》:“心動於和聲,情感於苦言。” 晉 陸機 《贈馮文罴》詩:“悲情臨川結,苦言隨風吟。” 南朝 宋 王徽 《雜詩》:“弄弦不成曲,哀歌送苦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苦言是漢語中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逆耳卻有益的規勸或忠告,強調言辭雖令人不悅,但本質出于善意且具有建設性。以下從詞典釋義、典籍用例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解析:


一、字義溯源與詞典釋義

  1. “苦”的本義延伸

    “苦”原指味覺上的苦澀(如《說文解字》:“苦,大苦苓也”),引申為艱難、痛苦的心理感受。在“苦言”中,“苦”修飾“言”,喻指言語直率尖銳,聽者難以接受。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言”的指向性

    “言”即言語、觀點。“苦言”特指帶有批評、勸誡性質的言論,而非泛指逆耳之言。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


二、經典文獻中的用例與語境

  1. 《史記·商君列傳》

    商鞅推行變法時,貴族趙良勸谏:“苦言藥也,甘言疾也”,直言逆耳忠言如良藥,阿谀奉承反似疾病。此處“苦言”明确指切中時弊的谏言。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史記》

  2. 《商君書·更法》

    “至言實也,苦言藥也”,将懇切實在的言論比作治病的苦藥,凸顯其價值。

    來源:先秦法家典籍《商君書》

  3. 宋代蘇轼《東坡志林》

    “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庶幾可免于禍”,以“逆耳之言”呼應“苦言”的勸世功能。

    來源:唐宋筆記文獻《東坡志林》


三、文化内涵與關聯概念


現代應用與延伸

在當代語境中,“苦言”仍用于形容領導、師長的嚴厲教誨或摯友的坦誠批評,其價值在于促人自省。例如:“管理者的苦言,往往是團隊進步的契機。”

“苦言”凝結了中國文化中“以直谏為德”的倫理觀,是語言智慧與道德勇氣的結合體。

網絡擴展解釋

“苦言”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雙重含義,常出現在文學、曆史等語境中。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核心釋義

  1. 逆耳忠言
    指直率、不中聽但有益的勸告或批評。這類話語雖令人不適,卻對個人成長或事态改善至關重要。例如《史記·商君列傳》記載:“苦言藥也,甘言疾也”,強調逆耳之言如良藥般有益。

  2. 凄切言辭
    亦可表示情感悲切的言語。三國時期嵇康在《聲無哀樂論》中寫道:“心動于和聲,情感于苦言”,體現其情感層面的表達。

二、使用場景

三、文獻出處

四、現代應用

如今多用于強調“忠言逆耳”的重要性,或描述言辭中的深切情感。例如工作中接受同事的“苦言”可能帶來進步。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不同語境下的用法,可參考《史記》《晉書》等原典或現代解析文章。

别人正在浏覽...

變風改俗邊郵閉門自守兵儲蟾鏡城肆逞譽崇憚楚人鉗鉏櫌叢植大登啖啖大忘墊平點綴鈍語發華犯齋風議鈎牒構争桂煙鬼抓狼嚎駭犀劍檢勒交脣澆态較為胫毛禁呵箕颍拘忌客帆空頂帻聯帶練洽麟瑞六部兵柳桂龍袍落雁夢家鳴盜拏雲攫石逆防平議譬說奇儁虬立傷鳥少久繩闆實報實銷說海口蒐輯燙金桅竿衛生站無忝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