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苦言的意思、苦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苦言的解釋

(1).诤言,逆耳之言。《史記·商君列傳》:“苦言藥也,甘言疾也。”《晉書·劉頌傳》:“垂聽逆耳,甘納苦言者,濟世之君也。” 宋 蘇轼 《送陳伯修察院赴阙》詩:“苦言如藥石,瞑眩終見思。” 魯迅 《三閑集·“皇漢醫學”》:“ 岡氏 距 明治 維新後不久,還有改革的英氣,所以他的日記裡常有好意的苦言。”

(2).凄切的言詞。 三國 魏 嵇康 《聲無哀樂論》:“心動於和聲,情感於苦言。” 晉 陸機 《贈馮文罴》詩:“悲情臨川結,苦言隨風吟。” 南朝 宋 王徽 《雜詩》:“弄弦不成曲,哀歌送苦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苦言”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雙重含義,常出現在文學、曆史等語境中。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核心釋義

  1. 逆耳忠言
    指直率、不中聽但有益的勸告或批評。這類話語雖令人不適,卻對個人成長或事态改善至關重要。例如《史記·商君列傳》記載:“苦言藥也,甘言疾也”,強調逆耳之言如良藥般有益。

  2. 凄切言辭
    亦可表示情感悲切的言語。三國時期嵇康在《聲無哀樂論》中寫道:“心動于和聲,情感于苦言”,體現其情感層面的表達。

二、使用場景

三、文獻出處

四、現代應用

如今多用于強調“忠言逆耳”的重要性,或描述言辭中的深切情感。例如工作中接受同事的“苦言”可能帶來進步。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不同語境下的用法,可參考《史記》《晉書》等原典或現代解析文章。

網絡擴展解釋二

苦言:含義和來源

《苦言》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形容批評、責備的話語。苦言由“苦”和“言”兩個字組成。

“苦”字是由部首“艹”和聲旁“古”組成,表示植物的形狀。它的筆畫數為5畫。在拼音中的音調是kǔ。

“言”字是由部首“讠”和本字“舌”組成,表示說話、語言的意思。它的筆畫數為7畫。在拼音中的音調是yán。

這兩個字合在一起,表示用口說出令人感到苦澀或苦惱的話語。

《苦言》的繁體寫法

繁體字中,《苦言》的寫法是“苦言”。在繁體字中沒有變化,保持了與簡體字的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中,《苦言》的寫法與現代漢字相同,沒有太大的變化。

《苦言》的應用

以下是《苦言》在句子中的例子:

  1. 他對那位政治家發表了一番苦言。
  2. 面對他的錯誤,老師給予了他一些苦言。
  3. 他的努力沒有得到認可,遭到了一番苦言。

與《苦言》相關的詞語

希望以上回答符合您的要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