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孚號的意思、孚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孚號的解釋

(1).《易·夬》:“揚于王庭,孚號有厲。” 孔穎達 疏:“‘孚號有厲’者,號,號令也,行決之法,先須號令。夬,以剛決柔,施之於人,則是用明信之法而宣其號令。”後以指君王的號令或诏命。 宋 曾鞏 《侍中制》:“肆朕纘極,寤寐雋良,果得異能,屬之大任,用揚孚號,明諭在廷。” 宋 陸遊 《謝赦表》:“臣適以守藩,恭聞孚號。雖與民欣戴,如瞻咫尺之天;然受命禱祈,實勞方寸之地。”

(2).呼籲。 清 顧炎武 《與人書》:“此皆上台秉公持正及大人君子孚號壯拯之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孚號是由"孚"與"號"組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追溯至先秦典籍。在《周易·夬卦》爻辭中載有"孚號有厲",唐代孔穎達注疏時解釋為"以誠信號令天下"(《周易注疏》卷五)。

從單字訓诂分析:

  1. 孚:《說文解字》釋作"卵孚也",段玉裁注引申為"信驗之謂孚",《爾雅·釋诂》列為"信也",本義指禽鳥孵卵的精準周期,後引申為誠信、信驗之意。
  2. 號:《說文》訓為"呼也",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補充"號令者,集人而呼之也",既指發聲召喚,也指頒布政令。

在古典文獻中,孚號多用于描述政治領域的信用準則,《尚書·仲虺之诰》"克寬克仁,彰信兆民"即體現此意。明代張居正《陳六事疏》"號令者,天子所以威臣民、孚遠近之具也",更直接闡明其作為執政者建立公信力的行政手段。

需特别說明的是,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主要見于研究古代政治哲學、經學注釋的學術領域,《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1307頁仍收錄此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

“孚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和文獻來源綜合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誠信與號召的結合
    “孚”指誠信、忠誠(如“深孚衆望”),“號”指號召或聲音。組合後形容個人品德值得信賴,常用于描述誠實守信的人或行為。
    示例:商業談判中,若對方言行一緻,可稱其為“孚號之人”。

  2. 君王的號令或诏命
    源自《易經·夬卦》“揚于王庭,孚號有厲”,指君王通過明信之法頒布的權威號令。
    示例:宋代曾鞏《侍中制》中“揚孚號”即指傳達君主诏令。

二、使用場景與延伸

三、總結

“孚號”既可表達對個體的道德贊譽,也可指代權威的公共號令,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其核心均圍繞“信”(信任、信用)展開,體現了漢語詞彙的語境依賴性。

别人正在浏覽...

愛禮存羊暗度陳倉安閑自在北社标點符號鼈魚參閲騁辨赤罽春江初小奠儀跌蹏第二把手地圖鬥暴紡線娘泛下飛鄰奉委鳳尾花蓋棺論定趕旱告引海沽憨嬉毫不遲疑鶴闆書橫世驩浃弧矢棘輪進食謹翕久遊客槎枯魚伶便磷酸木客詩内逆清供瓊思期盼痊濟容止三毛七孔三木事無巨細收獲說下蘇武牧羊堂屋聽伺透底屠殒威教圍屏文壇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