孚號的意思、孚號的詳細解釋
孚號的解釋
(1).《易·夬》:“揚于王庭,孚號有厲。” 孔穎達 疏:“‘孚號有厲’者,號,號令也,行決之法,先須號令。夬,以剛決柔,施之於人,則是用明信之法而宣其號令。”後以指君王的號令或诏命。 宋 曾鞏 《侍中制》:“肆朕纘極,寤寐雋良,果得異能,屬之大任,用揚孚號,明諭在廷。” 宋 陸遊 《謝赦表》:“臣適以守藩,恭聞孚號。雖與民欣戴,如瞻咫尺之天;然受命禱祈,實勞方寸之地。”
(2).呼籲。 清 顧炎武 《與人書》:“此皆上台秉公持正及大人君子孚號壯拯之力。”
詞語分解
- 孚的解釋 孚 ú 信用。 為人所信服:深孚衆望。 筆畫數:; 部首:子; 筆順編號:
- 號的解釋 號 (號) à 名稱:國號。年號。字號。 指人除有名、字之外,另起的别稱:别號(如“李白,字太白,號號青蓮居士”)。 标志:記號。 排定的次序或等級:編號。號碼。 揚言,宣稱:號稱(a.名義上是;b.
網絡擴展解釋
“孚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和文獻來源綜合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一、基本含義
-
誠信與號召的結合
“孚”指誠信、忠誠(如“深孚衆望”),“號”指號召或聲音。組合後形容個人品德值得信賴,常用于描述誠實守信的人或行為。
示例:商業談判中,若對方言行一緻,可稱其為“孚號之人”。
-
君王的號令或诏命
源自《易經·夬卦》“揚于王庭,孚號有厲”,指君王通過明信之法頒布的權威號令。
示例:宋代曾鞏《侍中制》中“揚孚號”即指傳達君主诏令。
二、使用場景與延伸
- 個人層面:強調誠信品質,適用于評價道德修養。
- 政治層面:多用于古籍,指具有公信力的政令或呼籲(如清代顧炎武著作中的用法)。
三、總結
“孚號”既可表達對個體的道德贊譽,也可指代權威的公共號令,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其核心均圍繞“信”(信任、信用)展開,體現了漢語詞彙的語境依賴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孚號這個詞的意思是指"相信和信任",它來源于古代漢語,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言”和“人”,言表示語言,人表示人的形象。根據筆畫來計算,孚號有10個筆畫。
在繁體字中,孚號的寫法為“孚號”。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在有所不同,例如古代的寫法中,“孚”字可能是由兩個獨立的部分組成的。另外,在正楷字中,“號”字的造型可能也與現代不同。
一些例句中使用了孚號這個詞,例如:
1. 我對他的承諾充滿了孚號,我相信他會兌現。
2. 他一直是我最孚號的朋友,我完全信任他。
一些與孚號相關的組詞包括:信孚、信號。
而與孚號的近義詞有:相信、信賴。
孚號的反義詞可以是:猜疑、懷疑。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請隨時向我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