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酒肴的意思、酒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酒肴的解釋

(1) [food and drink]∶酒和菜肴

(2) [dishes to go with wine]∶下酒的菜

詳細解釋

見“ 酒肴 ”。


亦作“ 酒餚 ”。亦作“ 酒殽 ”。酒與菜肴。《漢書·揚雄傳下》:“家素貧,耆酒,人希至其門。時有好事者載酒肴從遊學。” 晉 葛洪 《抱樸子·勤求》:“況於匹夫,德之不備,體之不養,而欲以三牲酒餚祝願鬼神,以索延年,惑亦甚矣。” 元 元懷 《拊掌錄》:“顧謂一騶卒曰:‘汝往白 李二 ,我在此飲,速遣有司持酒殽來。’”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烏》:“乃命後堂備嘉禮,既而陳酒殽。” 茅盾 《子夜》十七:“船上的燈彩,席面的酒肴,都是為的她這生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酒肴(jiǔ yáo)是漢語複合詞,由“酒”與“肴”組合而成,專指宴飲時搭配酒食的菜肴。其核心含義如下:

  1. 本義:佐酒的菜肴

    “肴”指魚肉等葷菜,《漢語大詞典》明确釋義“酒肴”為“酒與菜肴”。古代宴席中,酒是主體,“肴”是輔助酒飲的菜品,如《禮記·曲禮》載“酒肴處右”,體現其禮儀性搭配功能。

  2. 引申義:宴席的統稱

    在語言發展中,“酒肴”可泛指宴席上的飲食整體。如《現代漢語詞典》釋作“酒和酒菜”,現代用法中既可特指下酒菜(如“幾碟酒肴”),也可指代宴席(如“備置酒肴”)。

  3. 文化内涵:社交與禮俗載體

    酒肴在中國飲食文化中承載社交屬性。《中國飲食文化史》指出,酒肴組合是宴飲禮儀的重要組成部分,既體現待客之道(如“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也反映階層差異(如“鐘鳴鼎食”)。其制備與呈現方式蘊含傳統烹饪智慧。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ISBN 978-7-5326-4290-6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ISBN 978-7-100-12450-8
  3. 《中國飲食文化史》(卷三),趙榮光著,人民出版社,ISBN 978-7-01-015217-7

網絡擴展解釋

“酒肴”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從多個角度綜合解析其含義及文化背景:

一、基本釋義

  1. 酒和菜肴的統稱
    指飲酒時搭配的飲品與食物,強調二者的組合關系(如《漢書·揚雄傳》中“載酒肴從遊學”)。
  2. 特指下酒菜
    專指佐酒的小菜,例如花生、涼拌菜等,與正餐菜肴有所區分(如《喻世明言》中“酒肴盡多”)。

二、出處考證

三、文化背景

在傳統習俗中,酒肴常與社交、節慶相關。例如菏澤地區認為酒肴需“慢品”,通過小菜延長飲酒過程,體現悠閑雅趣。茅盾《子夜》中“席面酒肴”更突顯宴會場景的儀式感。

四、現代使用

如今“酒肴”多用于文學或口語,形容佐酒小食。例如夜市常見的“燒烤配啤酒”即可視為當代酒肴的一種形式。

别人正在浏覽...

按劍百年好合傍觀必審避墬别有滋味禀承不辨菽粟不得其所柴槱常規化長樂坡赤衛軍蚩尤旗匆遽大碗茶朵頤大嚼防衛過當蕃娈甘奇歌郎更老呱呱啼冠轶杭綢洪生悔憾徽嫿角頭檵木錦囊玉軸舊班髺發拉火老式李悝鸾鎞魯達忙工慢滕滕螟蟊米行墓虛弄小牽持起柩輕怒期願鸲目容裔庶甿松邱探真讨俏銅鐎投郵帷席慰唁顯令希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