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屈曲貌。《楚辭·離騷》:“駕八龍之蜿蜿兮,載雲旗之委蛇。” 漢 張衡 《西京賦》:“海鱗變而成龍,狀蜿蜿以蝹蝹。” 唐 白居易 《漢高皇帝親斬白蛇賦》:“鱗甲皛以雪色,睛眸赩其電光。聳其身,形蜿蜿而莫犯;舉其首,勢矯矯而靡亢。” 明 高啟 《硯池》詩:“山骨誰鑿破,一泓自深黝;醉後欲濡毫,蜿蜿見蝌蚪。”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盧溝橋》:“ 吳國倫 《過盧溝橋》詩:迴車 薊北門 ,飲馬 桑乾水 。蜿蜿 青龍橋 ,頽波逝如駛。”
“蜿蜿”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wān wān,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形容事物彎曲、曲折 的形态,常用于描繪自然景象(如河流、山路)或動物的爬行姿态(如蛇、龍)。
例如:“蜿蜒的山路”形容道路彎繞,“龍飛蜿蜿”描寫龍蛇般盤曲的動态。
如需進一步了解組詞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漢典、百度百科等權威來源。
《蜿蜿》是一個多音字,讀音為wān wān。它有幾種不同的意思,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蜿蜿》的部首是虍虍,它的拆分部首分别是虍和虍,共有12個筆畫。
《蜿蜿》是一個古代漢字,它的形狀有些類似于一條彎曲的蛇,表示了上面所述的含義。
在繁體字中,蜿的寫法保留了原本的形狀,而蜿的寫法則變成了翫。
在古時候,蜿的寫法略有不同。它的形狀更加複雜,由虍、善、三、上、八、八、丨、乀、乀等部分組成。
1. 河流蜿蜿盤旋在山谷間。
2. 她的語言蜿蜿曲折,讓人捉摸不透。
3. 晨霧蜿蜿地升起,将整個湖面籠罩其中。
組詞:蜿蜒、蜷曲、迤逦。
近義詞:彎曲、曲折、蜿蜒。
反義詞:筆直、直接、直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