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髡夫的意思、髡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髡夫的解釋

指僧人。 唐 李德裕 《王智興度僧尼狀》:“訪聞 泗州 置壇次第,凡髡夫到者人納二緡,給牒即回,别無法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髡夫”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1. 基本詞義
    該詞讀作kūn fū,字面可拆解為“髡”(剃發)與“夫”(成年男子),合指剃發的男性,即僧人。

  2. 曆史文獻例證
    唐代李德裕在《王智興度僧尼狀》中記載:“凡髡夫到者人納二緡,給牒即回”,描述了當時泗州僧人需繳納兩缗錢(貨币單位)以獲取官方度牒(僧人身份憑證)的現象。這反映了唐代政府對僧籍的管理制度。

  3. 綜合釋義
    該詞特指通過官方程式正式出家的僧人,隱含對僧人身份合法性的強調。其使用多見于唐代文獻,現代漢語中已罕見。

注意:由于該詞屬于生僻古語,且當前可查證的權威資料有限(當前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建議結合《漢語大詞典》或專業古籍數據庫進一步确認。

網絡擴展解釋二

髡夫

髡夫(kūn fū),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剃發。它由“髟”和“夫”兩個字組成。

“髟”(bīn)是一個常見的部首,表示與頭發有關的意思。它由“髟”部和“移”部組成,總計有16個筆畫。

“夫”(fū)是另外一個常見的字,表示成年男子的意思。它由4個橫畫和1個豆字旁組成,總計有4個筆畫。

“髡夫”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主要用于指代為了懲罰犯人而将其發剃淨的行為。

在繁體漢字中,“髡”字的寫法略有不同,它由“髟”和“困”兩個部分組成,總計有21個筆畫。

古代漢字的寫法通常比現代漢字要複雜。例如,“髟”的古代寫法由于筆劃繁瑣,其頭上的橫行還穿過“髟”的頭部,而不是現代的平行橫行。

以下是一個使用“髡夫”一詞的例句:他因犯了重罪,被判髡夫。",

一些與“髡夫”相關的組詞包括:髡斑(指髡發的刑罰)、髡發(剃除頭發的行為)、髡奴(指髡發成為奴隸的人)等。

與“髡夫”相近義的詞語包括:剃發、鬻瘀(指為了治療腦積血而剃發)、削發(亦指剃發)等。

與“髡夫”相反義的詞語包括:留發(保留頭發)、蓄發(讓頭發自然生長)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