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懶中散的意思、懶中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懶中散的解釋

指 三國 魏 嵇康 。 嵇康 曾任中散大夫,與 山濤 皆名列竹林七賢。 山濤 官選曹郎,舉 嵇康 自代。 嵇 答書拒絕,說自己性格疏懶,頭面常一個月或十五天不洗,起床很遲,身上都是虱子;放縱日久,不合禮法的事很多,等等。見《晉書·嵇康傳》《文選·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後用為疏懶不耐官事的典故。 宋 陸遊 《幽興》詩:“短髮垂肩懶 中散 ,深居謝客病 相如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懶中散”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背景的複合稱謂,其含義需結合古代官職與人物典故分析。

一、詞源解析 “中散”源于魏晉時期的官職“中散大夫”,屬閑散文官,無固定職掌。據《晉書·職官志》記載,該職“掌議論,無常事,唯诏命所使”。前綴“懶”字,則特指南北朝時期名士嵇康的處世态度。嵇康曾任中散大夫,在《與山巨源絕交書》中自述“性複疏懶”,形成“懶中散”的特定人物代稱。

二、語義演變 該詞在《世說新語·品藻》中發展為雙重含義:既指代嵇康的官職身份,又暗喻其“越名教而任自然”的處世哲學。宋代《太平禦覽》引《竹林七賢論》時,進一步強化了該詞與魏晉風度的關聯性,使其成為古代文人标榜超脫姿态的典故符號。

三、現代應用 在《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中,“懶中散”被标注為曆史人物特指詞,釋義強調其“以官職代稱特定曆史人物”的語言特征。當代文學研究中,該詞常被用于分析魏晉時期士大夫精神與官僚體系的互動關系。

網絡擴展解釋

“懶中散”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本義與典故

該詞最初指三國時期嵇康(、)。嵇康曾任中散大夫,位列竹林七賢。當友人山濤舉薦他接任官職時,他在《與山巨源絕交書》中自述疏懶習性:

二、文學引用

宋代陸遊在《幽興》詩中化用此典:“短髮垂肩懶中散,深居謝客病相如”,借嵇康形象表達隱逸疏懶的生活态度(、)。

三、現代引申

部分現代解釋将其泛化為懶散無為的狀态(),或形容身心疲憊但保有基本意識的中間狀态(),但這類用法屬于語義延伸,并非原始典故含義。

注:該詞屬于較冷僻的典故類成語,日常使用較少,多見于古典文學或曆史讨論場景。現代引申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建議優先參考《晉書》《文選》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安寝阪隰籌河川吏杵觸春榮從容自如麤重代哭打尖登庸納揆分子鐘戈檻各式各樣篝石過化存神過謾谷山硯洪都渾淆賤骨子叫驢孔懋口講手畫駃烈款誠寬以待人苦操瀾賤連篇累帙離島利孔麥須忙碌碌螟蜅能力砰轟漂覆平起平坐貧困瓊珍棄平居入竟省慎沈愈首座霜蟲霜翎豎拂水堨說文潭鏡髫穉題複外感内傷外者慰姁魏紫顯戾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