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猎。亦特指冬猎。《诗·秦风·驷驖序》:“駟驖,美 襄公 也。始命,有田狩之事,园囿之乐焉。”《公羊传·桓公四年》:“狩者何?田狩也。春曰苗,秋曰蒐,冬曰狩。” 何休 注:“狩,犹兽也。冬时禽兽长大,遭兽可取。” 汉 桓宽 《盐铁论·论灾》:“尚德而除刑,如此,则鹰隼不鷙,猛兽不攫,秋不蒐獮,冬不田狩者也。”
“田狩”是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及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田狩”指代打猎活动,尤其特指冬季的围猎。古代根据季节对狩猎有不同称谓:春季为“苗”,秋季为“蒐”,冬季则为“狩”。例如《公羊传·桓公四年》中明确提到“狩者何?田狩也”,并解释冬季猎物已长成,适合大规模捕猎。
文化背景与用途
田狩不仅是获取猎物的方式,还具有军事训练、祭祀筹备等社会功能。如《诗经·秦风·驷驖序》提到周襄王通过田狩活动“始命有田狩之事,园囿之乐”,反映了其作为礼仪和权力象征的作用。
相关文献佐证
总结来看,“田狩”是古代对冬季大规模狩猎的专称,兼具实用性和文化内涵。如需了解更多古籍用例,可参考《诗经》《公羊传》等文献。
田狩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意思是田地和狩猎。
田的部首是田,狩的部首是犬。田有4画,狩有10画。
田狩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社会。“田”代表田地、农田,是农业生产的象征。“狩”代表狩猎,是人们在古代经常进行的一种狩猎活动。因此,田狩这个词语就表示了农耕和狩猎这两个古代人们的主要生活方式。
田狩的繁体字为田狩。
在古代,田狩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主要还是类似现在的写法。
1. 古人生活的一部分包括田狩,即农田和狩猎。
2. 在古代社会,田狩是人们的主要生活方式。
1. 田园:田地和花园的意思,指农田和园艺。
2. 狩猎:指捕捉野生动物的活动。
1. 田野:指农田、田地。
2. 猎取:指捕捉、狩猎。
1. 城市:与田地相对,指城市地区。
2. 农耕:与狩猎相对,指农田耕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