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若的意思、辟若的詳細解釋
辟若的解釋
譬如。辟,通“ 譬 ”。《管子·四稱》:“辟若野獸,無所朝處。”《孟子·盡心上》:“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明 徐渭 《曲序》:“辟若好琴瑟然,其音無所不具,其抒之於思也,極其所到,怨诽則可以稱《小雅》,好色則可以配《國風》。”
詞語分解
- 辟的解釋 辟 ì 君主:複辟。 指君主招來,授予官職:辟召。辟引。辟書。辟除(征召推舉授官)。辟舉。 古同“避”,躲,設法躲開。 古同“睥”,睥睨。 辟 (①辟③闢) ì 開發建設:開辟。 駁斥,排除:辟邪。
- 若的解釋 若 ò 如果,假如:若果。倘若。假若。天若有情天亦老。 如,像:年相若。安之若素。旁若無人。置若罔聞。門庭若市。 你,汝:若輩。“更若役,複若賦,則何如?” 約計:若幹(乶 )。若許。 此,如此:“以
專業解析
“辟若”是一個古漢語虛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主要出現在古代文獻或仿古語境中。其核心含義和用法可歸納為以下兩點:
一、表示比喻,相當于“譬如”、“好比”
- 釋義:用于引出比喻或類比,使抽象道理或複雜事物通過具體、淺顯的例子得以說明。
- 出處與權威解釋:
-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辟,通‘譬’。辟若,猶如,譬如。”
- 《古漢語虛詞詞典》(中華書局):“‘辟若’用于句首或句中,表示比喻或舉例,義同‘譬如’、‘比如’。”
- 經典用例:
- 《禮記·大學》:“辟如行遠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此處“辟如”同“辟若”,意為“好比”)
- 《孟子·離婁下》:“源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苟為無本,七八月之間雨集,溝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孟子用“掘井”比喻做事半途而廢,強調有始有終的重要性。)
二、表示舉例,相當于“例如”
- 釋義:用于引出具體事例,以佐證或說明前述觀點。
- 出處與權威解釋:
- 清代語言學家王引之《經傳釋詞》(上海古籍出版社)在釋“譬”時指出:“譬,亦作‘辟’…‘辟若’猶雲‘例如’。”
- 經典用例:
- 《墨子·尚賢上》:“辟若欲衆其國之善射禦之士者,必将富之貴之,敬之譽之。”(墨子以“善射禦之士”為例,說明欲得賢才需給予尊崇和優待。)
“辟若”是一個典型的古漢語複合虛詞,由“辟”(通“譬”)和“若”組合而成,其主要功能是引出比喻或實例,相當于現代漢語的“譬如”、“好比”或“例如”。其使用體現了古漢語表達的生動性與說理性。在現代漢語中,該詞已被更常用的“比如”、“例如”、“譬如”等所取代。
網絡擴展解釋
“辟若”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釋義
- 詞義:意為“譬如”,表示舉例或比喻,相當于現代漢語的“比如”“好比”。
- 詞性:連詞,用于引出類比或例證。
- 通假關系:“辟”通“譬”,屬于通假字現象。
詞源與用法
-
古代典籍中的用例:
- 《管子·四稱》:“辟若野獸,無所朝處。”(意為“如同野獸無處栖身”)
- 《孟子·盡心上》:“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比喻做事需堅持到底,否則前功盡棄)
- 明代徐渭《曲序》:“辟若好琴瑟然,其音無所不具。”(以琴瑟音色豐富比喻文學創作的多樣性)
-
語法功能: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譬如、比如、好比。
- 反義詞:暫無明确對應反義詞,需結合語境判斷。
現代適用性
“辟若”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主要見于文言文或學術讨論中。如需表達類似含義,建議使用“譬如”“比如”等現代詞彙。
如需進一步分析具體例句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注疏。
别人正在浏覽...
阿基米德螺線傲蕩白蘭地寶幄賓度羅常君産牧龀歲春播怱怱翠旗大航地土牒丢盔棄甲犢牧采薪獨唯二文帆海分茅嶺革凡成聖古别離過盞害菑皇上湖嵌胡螓儌福金剛圈掎挈伺詐極刑倔強空設牢羞練聲鬣鬣娩難汨羅鬧陽黏蹤鵬翼偏忮平平常常淺露挈搐绮紛奇瓌啟銮青蓱清睡起錢如來佛慎毖蜃霓松木鎖锢攤曬土瓜頑冒文弊孝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