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hing and limp] 身體酸痛無力
四肢酸軟
(1).酸疼無力。《白雪遺音·馬頭調·荼蘼架》:“回繡房,四肢酸軟如酒醉,懶去畫眉。”《紅樓夢》第十回:“脾土為肝木克制者,必定不思飲食,精神倦怠,四肢酸軟。”
(2).悲傷同情。 楊朔 《紅花草》:“我的心一陣酸軟,眼淚唰地流出來了。”
“酸軟”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身體或心理的疲乏無力狀态,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身體酸痛無力
指因勞累、疾病等原因導緻肌肉或肢體疲乏、酸脹無力。例如:“劇烈運動後,他感到四肢酸軟。”
來源:、、
心理層面的疲乏或悲傷
在特定語境中可引申為情緒上的無力感或同情心引發的酸楚。例如楊朔《紅花草》中“我的心一陣酸軟”即表達悲傷共情。
來源:
古典文學作品
現代用法
多用于形容運動後的肌肉酸痛(如“腿腳酸軟”)或疾病症狀(如“感冒後渾身酸軟”)。
部分文獻(如)提到“酸軟”可能指“硫酸軟骨素”等化學物質,但此為專業術語,日常使用中需結合語境區分。
酸軟是一個常用的成語,形容事物性質柔軟、不結實或虛弱不振。
酸(酉部,6畫)、軟(毛部,10畫)。
酸軟最早出現在《後漢書·岑彭傳》中,原文是:“(岑)彭既殺使者,使者無言色。故士皆以三方恣意,李固等亦酸軟止”。意思是當時岑彭殺掉了敵人的使者,使敵人無話可說,因此其他士兵們都酸軟地停止了進攻。
酸軟
古代漢字中的“酸”字簡化前的寫法為酸的上面加一個酉字旁,而“軟”字則保持不變。
他的身體酸軟無力,顯然生病了。
酸溜溜、酸甜、酸不溜秋
脆弱、衰弱、無力
堅硬、有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