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天人合一的意思、天人合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天人合一的解釋

中國 哲學中關于天人關系的一種觀點。與“天人之分”說相對立。認為“天”有意志,人事是天意的體現;天意能支配人事,人事能感動天意,由此兩者合為一體。 戰國 時 子思 、 孟子 首先明确提出這種理論, 漢 儒 董仲舒 繼承此說,發展為“天人感應”論。參閱《禮記·中庸》、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深察名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天人合一”是中國古代哲學的核心思想之一,強調人與自然、宇宙的和諧統一關系。以下是綜合不同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内涵

  1. 整體觀與共生性
    認為天地萬物(包括人)是一個有機整體,具有共同本源和運行規律。人既是自然的一部分,又需順應自然法則生存發展,如《周易》所言“與天地合其德,與四時合其序”。

  2. 動态統一
    人與天的關系并非靜态結構,而是通過“氣”的運化相通,在動态中實現統一。《淮南子》以“天地運而相通,萬物總而為一”描述這種互動性。

二、哲學流派解讀

三、實踐意義

  1. 個人層面
    通過“認識依存關系→順應自然→發揮生命價值”的步驟實現身心與外界和諧。例如:春季養陽、冬季養陰的養生原則。

  2. 社會層面
    倡導人與自然共生共存,現代可延伸至生态保護理念,如避免過度開發、遵循可持續法則。

四、常見誤區


可通過等來源進一步查閱各流派具體論述。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一個含義豐富的詞語,主要指的是天和人之間的和諧統一,也可以表示宇宙與人類的統一。

拆分部首和筆畫

《天人合一》的拆分部首是“一”和“人”,共有6個筆畫。

來源

《天人合一》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中,主要在道家和儒家的經典著作中可以找到相關記載。

繁體

《天人合一》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天人合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有所不同,而「天人合一」的古漢字寫法是「天人合一」。

例句

1. 《天人合一》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思想。

2. 隻有實現《天人合一》,人類才能與宇宙相融合。

組詞

1. 天地人合一

2. 宇宙與人類和諧統一

近義詞

1. 天人合道

2. 天人合流

反義詞

1. 天人相隔

2. 天人不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