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纏繞紮束。《詩·小雅·采芑》“ 方叔 率止,約軝錯衡,八鸞瑲瑲” 唐 孔穎達 疏:“以朱纏約其轂之軧。”
“纏約”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及解釋如下:
這一解釋源自《詩經·小雅·采芑》的唐代注釋。孔穎達在疏中寫道:“以朱纏約其轂之軧”,意為用紅色絲線纏繞并紮束車輪的軸心部分。
多用于描述古代器物或裝飾的捆紮方式(如車輪、繩索等),現代使用較少,常見于古籍注釋或文學創作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詞語的引申用法或古籍例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訓诂學資料。
《纏約》是一個漢字詞彙,常常用來描述人們相互纏綿、糾結的關系。纏約的意思是指兩個或多個人之間存在着複雜而持久的情感糾葛。
《纏約》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缶”和“纟”,缶(fǒu)是一個表示陶瓷或陶罐的部首,纟(mì)則代表繩索或紐帶。這個詞總共有十三個筆畫。
《纏約》的字形來源于漢字,是由“缶”和“纟”組合而成的,它的繁體字形為「纏約」。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漢字的結構和形狀與現代有所不同。古時候,「纏」的寫法為「糹缶」,而「約」的寫法為「纟勺」。
1. 他們之間的感情糾葛已經纏約了多年。
2. 這對情侶纏綿的關系讓人看不透。
纏綿、纏繞、纏繞不清、糾結、糾纏、糾纏不清
糾葛、紛争、争執、複雜關系
和諧、簡單、明朗、解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