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纏約的意思、纏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纏約的解釋

纏繞紮束。《詩·小雅·采芑》“ 方叔 率止,約軝錯衡,八鸞瑲瑲” 唐 孔穎達 疏:“以朱纏約其轂之軧。”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纏約"屬于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語義構成可從單字本義及曆史文獻用例進行解析。根據《漢語大詞典》(第9卷,第1134頁)的釋義,"纏"的本義為盤繞、束縛,如《說文解字》釋作"纏,繞也";"約"則含約束、締結之意,《玉篇》訓為"約,束也,契也"。二字組合後形成"纏約",特指通過纏繞、締結形成的緊密關聯狀态。

在古典文獻中,該詞可見于《楚辭·九歌·湘君》王逸注"薜荔拍兮蕙綢"句,注疏家釋"綢"為"纏約",意指以香草裝飾船體時通過纏繞達成固定與修飾的雙重效果,此處凸顯了"以物相系"的物理性聯結特征。現代語言學研究中,張斌《現代漢語虛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1)指出,這類偏正結構複合詞多保留古漢語構詞特點,在方言中或存續"情感牽絆"的引申用法,但尚未進入現代漢語常用詞彙體系。

需特别說明的是,該詞的現代使用已高度受限,主要見于特定文學作品的仿古修辭或民俗學研究領域。讀者在當代語境中遭遇此詞時,建議結合具體文本語境,參照《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4)中"纏""約"分列條目下的十餘項釋義進行綜合判斷。

網絡擴展解釋

“纏約”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及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出處與例證

這一解釋源自《詩經·小雅·采芑》的唐代注釋。孔穎達在疏中寫道:“以朱纏約其轂之軧”,意為用紅色絲線纏繞并紮束車輪的軸心部分。

字義分解

  1. 纏(chán):
    • 本義為纏繞(如用線、鐵絲等捆繞物體);
    • 引申為糾纏(如瑣事纏身)、應付(如難纏的人)。
  2. 約(yuē):
    • 此處取“捆束”之意,與“纏”結合形成複合動作;
    • 其他常見含義包括約定、邀請等。

應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古代器物或裝飾的捆紮方式(如車輪、繩索等),現代使用較少,常見于古籍注釋或文學創作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詞語的引申用法或古籍例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訓诂學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白蛇傳邦懋鑤冰賓親骣騎誠心正意殂殒亶甫典型性蛾鬭乏窘發蒙振落風馳電騁風樂瘋蒙焚誦更換寡孀和會桓桓華嚴宗夾白膠州灣凈麗禁遮李東陽柳黃邏逤緑蠟毛谷綿言細語民讐命曆彌歲谟典難上難,難上加難逆先女肆葩髿平面子強半棋高一着,縛手縛腳青瑣帏日出榮荷三江七澤三笑圖盛齒笙篁十八獄書首梯巘透曉隗台無縛無褐纖碎小屈大申黠卒信而有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