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天人合一的意思、天人合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天人合一的解释

中国 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观点。与“天人之分”说相对立。认为“天”有意志,人事是天意的体现;天意能支配人事,人事能感动天意,由此两者合为一体。 战国 时 子思 、 孟子 首先明确提出这种理论, 汉 儒 董仲舒 继承此说,发展为“天人感应”论。参阅《礼记·中庸》、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强调自然(天)与人类社会的和谐统一关系。以下是基于权威文献的详细解释:

一、汉语词典释义

《汉语大词典》定义:"天人合一"指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相通、相类和统一。古人认为天有意志,能支配人事;而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辞海》进一步阐释:此为"中国古代宇宙观和人生观的基本理念",主张人与自然在本质、规律上相互贯通。

二、思想渊源与哲学内涵

  1. 宇宙观基础

    源自《周易·系辞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将天、地、人视为有机整体。

  2. 儒家伦理实践

    董仲舒《春秋繁露》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主张君主施政需顺应四时规律,如"庆赏罚刑"对应春夏秋冬。

  3. 道家自然观

    《庄子·齐物论》强调:"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倡导破除物我界限,回归自然本性。

三、文化价值与现代意义

现代哲学家张岱年在《中国哲学大纲》中指出,该思想体现了"宇宙根本秩序与人类道德律则的统一"。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称此为"中国文化对人类的最大贡献",为解决当代生态危机提供哲学资源。其核心价值在于:


参考文献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2. 夏征农, 陈至立主编. 《辞海》(第七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9.
  3. 周振甫译注. 《周易译注》. 中华书局, 2012.
  4. 钟肇鹏校释. 《春秋繁露校释》.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5.
  5. 陈鼓应注译. 《庄子今注今译》. 商务印书馆, 2016.
  6. 张岱年. 《中国哲学大纲》. 商务印书馆, 2015.
  7. 钱穆. 《中国文化史导论》. 九州出版社, 2011.

网络扩展解释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强调人与自然、宇宙的和谐统一关系。以下是综合不同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内涵

  1. 整体观与共生性
    认为天地万物(包括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共同本源和运行规律。人既是自然的一部分,又需顺应自然法则生存发展,如《周易》所言“与天地合其德,与四时合其序”。

  2. 动态统一
    人与天的关系并非静态结构,而是通过“气”的运化相通,在动态中实现统一。《淮南子》以“天地运而相通,万物总而为一”描述这种互动性。

二、哲学流派解读

三、实践意义

  1. 个人层面
    通过“认识依存关系→顺应自然→发挥生命价值”的步骤实现身心与外界和谐。例如:春季养阳、冬季养阴的养生原则。

  2. 社会层面
    倡导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现代可延伸至生态保护理念,如避免过度开发、遵循可持续法则。

四、常见误区


可通过等来源进一步查阅各流派具体论述。

别人正在浏览...

摆簸白胶闭禁蔽亏拨剌不华刬灭琛贝城关重唱春设当担灯罩东驰西骋放驾氛气伏老高词管风琴归钓贵卖贱买鬼魔诂训学汗栗合驩鹤辔讧诈黄金弹镬子觐对九芝渴羌脸脑廉印沥酒鸾阙落落大方螺丝迈迹美酝蒙娜丽莎名落孙山孽寃疲瘠稔悉乳食扫搭熟年顺极唐中天函通考穜稑望风捕影娃娃气魏两无写详略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