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容貌儀表。頌,古“容”字。《隸釋·漢沛相楊統碑》:“庶考斯之頌儀。”
“頌儀”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頌儀指容貌儀表。其中“頌”為通假字,古同“容”(容貌)。該詞主要用于描述人的外貌與儀态,例如《隸釋·漢沛相楊統碑》中記載:“庶考斯之頌儀”,即通過容貌儀表來考察人的德行。
該詞屬于古漢語用法,現代漢語中已較為罕見,多見于碑文或古籍注釋。需注意與“頌”的其他含義(如歌頌、祝頌)區分,避免混淆。
“頌儀”可理解為通過外貌儀态展現的修養,是古代對個人儀容與德行的綜合評價。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隸釋》等古籍或漢代碑文研究資料。
頌儀(sòng yí)是一個漢字詞語,指對禮儀的歌頌和贊美。它包括對儀式的肯定與贊美,表達對一種完善、莊重、尊嚴的儀式形式的喜愛和推崇。
頌儀的部首是衣(yī),總共由12個筆畫組成。
頌儀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周禮》,在現代間有所改變。在繁體字中,頌儀的寫法為頌儀。
在古代,頌儀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其中,“頌”字在古代是由“豐”字旁和“宗”字組成,而宗字又由“宀”字旁和“示”字組成。而“儀”字則由“亻”字旁和“義”字組成。
1. 婚禮上,親友們齊聚一堂,頌儀歌舞,慶賀新人的幸福婚姻。
2. 學校舉行開學典禮,重要的頌儀環節是升旗儀式,代表着對祖國的敬意。
頌儀的相關詞彙有:頌揚、頌詞、儀态、禮儀、儀式、贊美等。
與頌儀近義的詞語有贊頌、歌頌、稱頌,反義詞則可以是非議、譴責、責備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