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容貌儀表。頌,古“容”字。《隸釋·漢沛相楊統碑》:“庶考斯之頌儀。”
《漢語大詞典》中未直接收錄“頌儀”作為獨立詞條,但可從構詞角度進行解析。根據《古漢語常用字字典》,“頌”本義為“歌頌、贊美”,如《詩經》中“頌”為祭祀樂歌;《說文解字》釋“儀”為“度也”,指禮儀法度,如《周禮》載“以儀辨等,則民不越”。
二字組合使用時,“頌儀”可解作:
《辭源》在“頌”部引《禮記·樂記》“故制《雅》《頌》之聲以道之”佐證其與禮制的關聯,而《儀禮注疏》中鄭玄注“凡禮之儀,皆所以章顯德義”則強化了“儀”的儀式性内涵。該詞常見于明清文獻中對典禮儀注的美稱,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文學創作或曆史研究領域。
“頌儀”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頌儀指容貌儀表。其中“頌”為通假字,古同“容”(容貌)。該詞主要用于描述人的外貌與儀态,例如《隸釋·漢沛相楊統碑》中記載:“庶考斯之頌儀”,即通過容貌儀表來考察人的德行。
該詞屬于古漢語用法,現代漢語中已較為罕見,多見于碑文或古籍注釋。需注意與“頌”的其他含義(如歌頌、祝頌)區分,避免混淆。
“頌儀”可理解為通過外貌儀态展現的修養,是古代對個人儀容與德行的綜合評價。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隸釋》等古籍或漢代碑文研究資料。
悲恐表裡不一帛拜不造禅燈侈汰重慶愁陣闖練蔥粲大輔宕落貂衣煩密绯聞封籍俸饷供應艦桂劇河星花琅琅混淆是非假版交發解剖室九溟老丫頭潦漿泡遼曠離辭靈鵲填河令原之痛狸奴臨閲賣摺蠻船杪忽孬種農夫抛數潛水運動清琴穹漢七言騷僥賞率拭目授柄于人樹神疏衰束縮四新私制孫婿貪貨縚線天開圖畫文世鮮甜小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