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闒冗 ”。1.庸碌低劣。《朱子語類》卷一三二:“ 郭子儀 晚節保身甚闒冗,然當緊要處,又不然,單騎見虜雲雲。”《明史·張鶴鳴等傳贊》:“ 明 季疆埸多故,則重本兵之權,而居是位者乃多庸闇闒宂之輩。” 清 王韬 《變法中》:“且其人,類皆闒冗無能,龍鐘寡恥,不足為士之表率。”
(2).柔媚順從。 梁啟超 《複金山中華會館書》:“死何足畏,弟如畏死,則何難媕阿闒宂,婢膝奴顔,以求自身之安樂。”
(3).繁雜冗長。
“阘宂”(tà rǒng)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朱子語類》《明史》等典籍原文。
《阘宂》是一個古文詞語,意思是“堆積、聚集”。
《阘宂》的拆分部首是“阜”和“宀”,阜是山的意思,宀是室、屋的意思。共有10畫。
《阘宂》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詩經·魏風·阘宂》中,是西周時期的一首古代詩歌。
《阘宂》的繁體字是「闒冃」。
在古代漢字中,阘宂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整體結構和意義基本一緻。
1. 民衆陣陣歡呼,隊伍在廣場上阘宂而至。
2. 這些寶貴的文物被精心收藏,現在在博物館中阘宂展示。
阘宂沒有常見的組詞,因為它一般作為一個整體出現。
1. 積聚:指物體或人群逐漸累積形成一堆或聚集在一起。
2. 堆積如山:形容事物或人群集聚在一起數量龐大。
散亂:與堆積、聚集相反,表示事物或人群分散、雜亂無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