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課誦的意思、課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課誦的解釋

課讀吟誦。 金 元好問 《學東坡移居》詩之二:“誰謂我屋小,十口得安居。南榮坐諸郎,課誦所依於。”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課誦是漢語中具有宗教文化屬性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定時定量誦讀經文或咒語的修行方式"。從構詞法分析,"課"為形聲字,從言果聲,《說文解字》釋作"試也",引申為規定的内容與進度;"誦"從言甬聲,《玉篇》解為"讀誦也",特指有節奏的朗讀。二者組合後形成專有名詞,主要應用于以下三個層面:

在佛教儀軌中,課誦特指僧團每日必修的"五堂功課"制度。據《百丈清規》記載,晨朝課誦包含《楞嚴咒》《大悲咒》等密教經典,暮時課誦則以《阿彌陀經》《蒙山施食》為核心,通過固定時序的音聲修行達到攝心淨念的修持目的。道教全真派典籍《全真清規》亦載有卯時早課、酉時晚課的誦經傳統,内容涵蓋《清靜經》《心印妙經》等典籍。

從語言學角度看,《漢語大詞典》将"課誦"定義為"按規定時間和内容誦讀經文"的宗教行為,強調其具有時間規定性(每日寅卯時辰)、空間特定性(殿堂或靜室)與文本固定性(傳承經本)三大特征。這種語言實踐在音韻學層面形成特殊的"梵呗"唱誦體系,包含"直誦""梵腔""道腔"等發聲方式。

現代宗教人類學研究顯示,課誦制度在保持宗教傳承連續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中國佛教協會官網公布的《漢傳佛教寺院共住規約》中,仍将"堅持早晚課誦"列為僧衆基本修持規範。這種千年傳承的語言修行模式,既承載着宗教核心教義,也塑造了獨特的聲景文化遺産。

網絡擴展解釋

“課誦”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層核心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文學/日常語境中的含義

指有計劃地誦讀和學習,常見于古代詩文描述的學習場景。例如金代元好問在《學東坡移居》詩中提到“南榮坐諸郎,課誦所依於”,描繪了家族子弟依循固定内容誦讀學習的場景。此處的“課”指分段教學或學習任務,“誦”即吟誦,合指按計劃進行的誦讀活動。

二、佛教專用術語

特指寺院每日定時進行的宗教修行儀式,包含誦經、持咒、禮佛等固定内容,又稱“功課”。其特點包括:

  1. 時間固定:分早課(清晨)與晚課(下午五點),契合佛教“朝暮不軌,猶良馬無缰”的修行理念。
  2. 功能明确:通過儀軌淨化雜念、積累功德,如早課誦《楞嚴咒》以抑制未萌之欲,晚課助反思日間言行。
  3. 文化影響:現代“做功課”一詞即源于此,體現佛教文化對日常語言的滲透。

補充說明

需注意語境差異:文學中的“課誦”側重學習行為,佛教術語則指向宗教實踐。兩類含義均強調規律性與系統性,但目的和形式存在本質區别。

别人正在浏覽...

寶赤刀被中畫肚鄙吝複萌簸頓博士買驢場人承筐慈憐撺咬帶勁大有可觀登牆定時跑笃信法羅群島豐楙黼蔀黻紀覆勘扶老攜幼勾提龜紗駭眙函活踝子骨胡塵蕑屦階坡絶倫超羣慨惜骊連離任毛施淑姿美色米面拿黑杵南榮内赑内祠齧齧旁撓剖疑敲推青衫司馬親衆散碎聖錢失君手作私訪司化陶成蜩螗彤墀通粗退敗退廳文課文绉無輔小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