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貪酒。《舊唐書·柳亨傳》:“ 亨 性好射獵,有饕湎之名。”
“饕湎”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tāo miǎn,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指人貪吃、貪婪或嗜欲無度,尤其強調對物質享受(如飲食、酒色等)的過度沉迷。例如形容一個人對美食、金錢、權力等無節制追求。
該詞含貶義,多用于批評或警示語境,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如貪食、酗酒或其他欲望)。
如需進一步辨析近義詞(如“饕餮”“沉湎”),可提供補充說明。
饕湎這個詞源于漢語,指的是過度享受物質、荒唐奢侈、沉溺于貪食、酒色等不良欲望的行為。
饕(饣/馬 + 水)湎(氵 + 兔 + 身)
饕的筆畫數為18劃,湎的筆畫數為12劃。
《說文解字》中解釋饕為極度嗜食,湎為縱情酒色。饕湎的意思在古代主要是指君王貴族因享樂而荒廢國事。
饕湎的繁體字為「饕慢」。
在古代漢字中,饕的寫法為飸,而湎的寫法為汨。
1. 他整天遊手好閑,饕湎奢華的生活讓他變得堕落。
2. 那個時代的皇帝往往陷入饕湎之中,無暇顧及國家大事。
3. 她過去饕湎于名牌和奢侈品,如今意識到這種消費方式并不幸福。
饕餮(tāo tiè):指君王或貴族每餐都供應各種珍馐佳肴的盛宴。
饕客(tāo kè):指貪吃、沉溺于美食的人。
饕餮盛宴、饕客品味等。
沉淪、貪欲、放縱、糜費等。
節制、克制、節儉、樸實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