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争論。《晉書·皇甫谧傳》:“子議吾失宿而駭衆,吾亦怪子較論而不折中也。”《金6*瓶6*梅詞話》第二一回:“如你我這等較論,休教他買了乖兒去了。” 清 袁枚 《新齊諧·佟觭角》:“今日綁赴 菜市 ,我極力掙脫逃來。不料為此人攔住,心實忿忿,故與較論。”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較論漢語 快速查詢。
“較論”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較論(拼音:jiào lùn)的核心含義為争論,指雙方或多方在觀點、意見上的辯論或争執。該詞最早見于《晉書·皇甫谧傳》中的“子議吾失宿而駭衆,吾亦怪子較論而不折中也”, 後也被《金瓶梅詞話》等文學作品沿用,如“如你我這等較論,休教他買了乖兒去了”。
傳統文獻中的使用
多用于描述言辭交鋒的場景,例如清代袁枚《新齊諧·佟觭角》中“故與較論”,強調因不滿而争辯。
現代擴展含義
在部分現代語境中,“較論”可引申為比較與論述的結合,例如學術領域“比較論述實驗室方法”或“比較不同國家人力資源狀況”。 但此用法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傳統含義仍以“争論”為主。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或現代用法,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較論是一個動詞詞組,意思是通過對比、對照或争辯來比較不同的觀點、觀念或學說,以求得真理或得出結論。
較論的拆分部首是辶和言,辶表示走路的意思,言表示與言語有關。較論的總筆畫數為13。
較論是古漢語詞語,其來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的《論語》中的“論”,表示辯論、比較觀點。在繁體中,較論的寫法為「較論」。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較論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整體上仍然是由辶和言組成。
1. 他們圍繞着道德倫理進行了一場激烈的較論。
2. 在這個較論中,他提出了許多新觀點。
激較、論辭、言辭、論述
辯論、對比、比較
同意、一緻、和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