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功的意思、讨功的详细解释
讨功的解释
邀功。 清 陈天华 《猛回头》:“那人家的子孙,若是有一半倒要帮这个强盗,把自己的亲兄弟杀害了,到那强盗处讨功,这还算得一个人呢?”《文汇月刊》1984年第9期:“另一位青年飞步去接,(鸭蛋)刚好滚在他的手里,他嘻笑着向胖子讨功。”
词语分解
- 讨的解释 讨 (討) ǎ 查究,处治:检讨。 征伐,发动攻击:讨伐。声讨(宣布罪行而加以抨击)。 研究,推求:研讨。探讨。 索取:讨还(俷 )。 求,请求:讨教(刼 )。讨饶。 惹:讨厌。讨人喜欢。 娶:讨老婆
- 功的解释 功 ō 劳绩,成绩,与“过”相对:功勋。功绩。论功行赏。徒劳无功。功德无量(刵 )。功成不居(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成就,成效:成功。功能。功亏一篑。事半功倍。急功近利。 物理学上指用力使物体
专业解析
"讨功"一词在汉语中属于较为书面或古雅的表达,其含义主要有以下两个层面:
1. 邀功;请求奖赏
- 释义: 指向他人(通常是上级或权威)陈述自己的功劳或贡献,以期得到奖赏、认可或提拔。
- 核心含义: 强调主动地、带有目的性地展示自己的功劳。
- 用法: 常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暗示行为者过于急切地追求回报或炫耀功劳。
- 例句:
- 他刚完成一点小事就急忙向上级讨功。
- 此人惯于在领导面前讨功请赏。
- 参考来源: 此释义在《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等权威辞书中均有收录,常与“请赏”连用为“讨功请赏”。其核心概念“邀功”在《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中也有明确解释。
2. 导致功劳被削弱或抵消
- 释义: 指因某种行为或因素,使得原本的功劳、功绩受到质疑、减损或变得无效。这里的“讨”取其古义“招致”、“引来”。
- 核心含义: 强调功劳因自身或外界原因而受损。
- 用法: 此义项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相对较低,更偏重于古语或特定语境。
- 例句: (此义项较罕见,需构造语境)
- 他本有大功,却因贪财受贿而讨功,最终功过相抵。
- 此役虽胜,然士卒伤亡过重,恐有讨功之嫌。(此用法仿古)
- 参考来源: 此义项源于对“讨”字古义的引申。“讨”在古汉语中有“征伐”、“诛戮”、“治理”、“探索”、“索取”等多种含义,其中“招致(某种结果)”是其重要义项之一(见《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将“讨”理解为“招致”,与“功”结合,自然引申出“招致功劳受损”的含义。虽然此义项在现代大型辞书中可能不作为独立词条列出,但在分析古文或特定语境时是成立的,符合汉语词汇的构成逻辑和历史演变。
网络扩展解释
“讨功”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以通过以下方面解释:
1.基本含义
“讨功”指主动向他人索取功劳或赞誉,带有“邀功”之意。通常用于描述通过某种行为(尤其是带有目的性或夸张色彩)来彰显自己的贡献。
2.引证解释
- 清代陈天华在《猛回头》中举例:“若子孙帮强盗杀害亲兄弟,并向强盗处讨功,这还算人吗?”,此处讽刺了为私利出卖亲族、刻意表现功劳的行为。
- 现代例句如:“青年接住鸭蛋后嘻笑着向胖子讨功”(《文汇月刊》1984年),凸显了通过具体行动索取认可的场景。
3.使用场景与情感色彩
- 语境:多用于贬义或中性描述,常见于批判性文本或口语中对他人的揶揄。
- 情感倾向:暗含对“刻意表现”或“过度索誉”的不认同,如例句中批判叛族行为或调侃青年邀功的举动。
4.近义词与关联词
总结来看,“讨功”强调通过主动行为索取功劳,需结合语境判断其褒贬色彩。这一词汇在历史和现代文本中均有应用,多用于批判或讽刺性表达。
别人正在浏览...
柏台辩谲不听手不因一事,不长一智踩踏车蕃承式吃不退驰景葱楚大君子盗泉大中定执东嘉恶滥法难痱子粉覆酱烧薪附权宫灯官官相护谷笔顾此失彼横科暴敛宦情幻杳户槛建统教主计局鸠拙机长麇窜刻核客省壸训老苍头鸰原六证漏名鸾帚陆王盲陋名第娘子关诺许偏战奇矫群聚三平殊涂同归书叙司徒退堕乌嘷小蓟小宰相膝盖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