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 制,天子出郊祭天,于射宮命士習射,以選拔人才。《禮記·樂記》:“散軍而郊射。” 孔穎達 疏:“郊射,射於射宮,在郊學之中也。天子於郊學而射,所以擇士簡德也。”
“郊射”是古代周代的一種禮儀制度,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基本定義
郊射指周代天子在郊外舉行祭天儀式後,于射宮(位于郊學的場所)命令士人練習射箭,以此選拔人才。這一活動兼具祭祀與人才選拔的雙重功能。
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禮記·樂記》:“散軍而郊射。”孔穎達對此注解:“郊射,射于射宮,在郊學之中也。天子于郊學而射,所以擇士簡德也。”,說明其目的是通過射箭考核士人的品德與才能。
功能與意義
詞義結構分析
曆史影響
郊射制度反映了周代“以禮治國”的理念,将軍事技能與道德教化結合,對後世科舉制度中的“武舉”有一定啟發意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儀式流程或相關古籍記載,可參考《禮記》原文及漢代注疏文獻。
郊射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本意指在郊外進行射箭的活動。
郊(部首:邑,筆畫:9)射(部首:寸,筆畫:10)
郊射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中的《春官掌诰》篇,用來指代射箭比賽或娛樂活動。古代中國人喜歡在郊外進行射箭,這一活動漸漸形成了以郊射為主題的射箭比賽。
郊射的繁體字為「郊射」。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郊射在古時的寫法為「郊行」。
他們定期在郊射場舉行射箭比賽。
郊射組詞示例:郊射場、郊射比賽、郊射隊伍
近義詞示例:郊遊、射箭
反義詞示例:市區、室内射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