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vast,expansive]∶廣闊宏大
浩浩的宇宙
(2) [(of waters) mighty and torrential]∶水勢很大
浩浩湯湯。——宋· 範仲淹《嶽陽樓記》
浩浩長江水,奔流向東海
(1).水盛大貌。《書·堯典》:“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 孔 傳:“浩浩,盛大若漫天。” 南朝 宋 鮑照 《夢還鄉》詩:“白水漫浩浩,高山壯巍巍。” 宋 王安石 《送長倩歸輝州》詩:“ 江 海收百川,浩浩誰能量?”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二章:“故當潦水之大,洪流萬頃,浩浩懷山襄陵。”
(2).廣大無際貌。《詩·小雅·雨無正》:“浩浩昊天,不駿其德。” 孔穎達 疏:“浩浩然,廣大之旻天。” 唐 劉滄 《春日旅遊》詩:“浩浩晴原人獨去,依依春草水分流。” 明 邢昉 《過王雨若故廬》詩:“鶗鴂鳴桑田,雲山漫浩浩。” ********* 《采石矶》:“窗外的幾株梧桐樹葉,在這浩浩的白日裡,雖然無風,也蕭索地自在凋落。”
(3).謂胸懷開闊坦蕩。《孔子家語·弟子行》:“其驕大人也,常以浩浩。” 唐 白居易 《詠意》:“身心一無繫,浩浩如虛舟。” 宋 陸遊 《道室試筆》詩:“等是胸中不浩浩, 樂天 莫笑 季倫 癡。” 清 平雲 《孤兒記·緒言》:“戚戚之尤,乃或轉為浩浩。”
(4).風勢強勁貌。 唐 元稹 《送侍禦之嶺南》詩:“颶風狂浩浩,韶石峻嶄嶄。” 宋 辛棄疾 《木蘭花慢》詞:“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 明 許承欽 《蒼峽》詩:“天風夾兩翼,浩浩淩大荒。” 陳毅 《沁園春·山東春雪壓境》詞:“想豪情蓋世,雄風浩浩。”
(5).聲音宏大。 唐 柳宗元 《故大理事柳君墓志》:“浩浩呻呼,革為和聲。” 元 耶律楚材 《過陰山和人韻》:“ 陰山 千裡橫東西,秋聲浩浩明秋溪。” 清 吳偉業 《阆州行》:“隻有 嘉陵江 ,江聲自浩浩。”
(6).引申為喧鬧。 唐 元稹 《江邊四十韻》:“犬驚狂浩浩,雞亂響嘐嘐。”《舊唐書·柏耆傳》:“ 元和 十五年, 王承元 歸國,移鎮 滑州 ,朝廷賜 成德軍 賞錢一百萬貫,令諫議大夫 鄭覃 宣慰軍人,賞錢未至,浩浩然騰口。” 宋 蘇轼 《真興寺閣》詩:“市人與鴉鵲,浩浩同一聲。”
“浩浩”的漢語詞典釋義
“浩浩”是一個疊音形容詞,在漢語中主要用于描繪宏大、壯闊的景象或狀态。其核心含義及用法如下:
本義:形容水勢盛大、廣闊無垠
引申義:泛指廣大、遼闊
引申義:形容聲音洪大、悠遠
“浩浩”的核心意象源于水勢的盛大,其語義核心在于宏大、廣闊、壯闊。它既可以具體描繪自然水體(如江河湖海)的磅礴氣勢,也可以抽象地形容空間、時間、規模、氣魄乃至聲音的廣大與雄渾,是漢語中表達宏大美學意境的重要詞彙。
“浩浩”是一個漢語疊詞,讀音為hào hào,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綜合搜索結果中的權威信息整理如下:
水勢盛大
形容水流磅礴、氣勢宏大,如範仲淹《嶽陽樓記》中“浩浩湯湯”的描述。也可指具體水域,如“浩浩長江水,奔流向東海”。
廣闊宏大
用于形容空間或事物的壯闊無邊,例如“浩浩的宇宙”“廣大的原野”。
自然現象與氣勢
形容胸懷與品格
指人胸懷開闊坦蕩,如《孔子家語》中“常以浩浩”描述君子的豁達氣度。
“浩浩”兼具自然之壯美與人文之深意,既可用于具象的水勢、風勢,也可抽象表達胸懷或宇宙的宏大,是漢語中富有畫面感的詞彙。
襃引拔置卑目濱近不動聲色補益才節朝折暮折從葬大拜大濩貸息調齊艓子杜陵風月手鵝梨角兒發生腹侮改稿高奮嗥鳴豪氣元龍合響闳曠懽呼缋緌火警監禁腳魚口北橹輪馬螘沒可得暖霧奴隸主義疲隸竅合齊皷慶室岐山器狹區區矻矻山神涉厲深粹神經質深志四膳潭井歎涕騰趠貼理聽説聽道統體頭鵝外痔無間冬夏詳閲脅不沾席鞋腳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