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均的意思、陶均的詳細解釋
陶均的解釋
見“ 陶鈞 ”。
詞語分解
- 陶的解釋 陶 á 用黏土燒制的器物:陶俑。陶粒。陶瓷。陶管。陶器。 制造陶器:陶冶。陶鑄。 喻教育、培養:陶化。陶育。陶染。熏陶。 快樂的樣子,使快樂:陶然。陶醉。陶陶。 古同“淘”,洗。 姓。 筆畫數:;
- 均的解釋 均 ū 平,勻,引申為調和:均衡。勢均力敵。平均。 皆,都,老少均安。 中國漢代計量單位,一均等于二千五百石。 古同“韻”,和諧的聲音。 〔均鐘〕古代樂器。 古同“鈞”,造瓦器的轉輪。 筆畫數:;
專業解析
陶均(亦作“陶鈞”)在漢語詞典中有兩層核心釋義,需結合語境理解:
-
本義與工藝延伸
陶均最初指古代制作陶器時使用的轉輪,通過旋轉使陶坯成型。《辭海》指出其工藝功能為“制陶之輪,以轉成器”,後引申為對事物的塑造、培養過程,例如《漢書·董仲舒傳》中“猶泥之在均,唯甄者之所為”即用此意。
-
哲學與文學象征
在道家及文學領域,陶均被賦予抽象化内涵,代指自然規律或造物主的力量。《莊子·天地》有“鈞旋毂轉”之喻,形容宇宙運行的規律性;唐代杜甫《寄薛三郎中》詩雲“陶鈞協大道”,則借指社會教化對人才的培育作用。
注:現代漢語中“陶均”多用于人名,如曆史學家李陶均(參考《中國曆史大辭典》)。
網絡擴展解釋
“陶均”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 本義:指制作陶器時使用的轉輪工具,分為快輪和慢輪()。這一含義源于古代制陶工藝,如《鹽鐵論》提到“轉若陶鈞”()。
- 引申義:比喻人與事物之間的和諧狀态,強調協調與平衡。例如“陶均”可形容人與工作、環境等達到融洽關系()。
二、擴展含義
- 治國之道:古代文獻中常以“陶均”比喻治理國家的大道,如《史記》記載“聖王制世禦俗,獨化于陶鈞之上”()。
- 培養人才:引申為教育、熏陶之意,如“陶育”“陶染”等用法()。
- 天地造化:部分文獻中,“陶均”被賦予哲學色彩,指代自然規律或宇宙的創造力量()。
三、其他說明
- 異體詞:“陶均”與“陶鈞”通用,後者更為常見()。
- 詞源結構:“陶”指陶器的可塑性,“均”強調平衡,組合後體現動态和諧()。
四、示例用法
- 古文例句:“直以委身壟畝……先朝陶均庶品”(《查字典》)。
- 現代應用:多用于文學或學術語境,描述協調關系或教育培養過程。
如需更全面的古籍例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
别人正在浏覽...
暗礁白闆棒球變奏不當布丁不屑置辯才德吵嚷懲惡勸善大谷待間颠台對號入座法派發逐飛客風長汾潞糞桶伏擊戰浮湛果子翰墨林厚福烜奕剪獲見智見仁禁憲炯炯課法口出不遜款結蠟剪連屬利事路鞉馬畜牛李袍帶蘠蘼倩人捉刀請旌青诏齊煙九點人迳栅鎖善喻疏慢叔末嗣守踏破草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騰縱嗁呼通氣偷合苟容玩弄物盡其用誣謀仙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