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充分發揮各種東西的功用。 耿可貴 《*********與宋慶齡》:“為了使我們苦難的祖國掙脫專制枷鎖,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地盡其利,貨盡其通,為了實現天下為公的願望,總要有一些人付出生命的代價。” 馬烽 《典型事例》三:“這倒是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兩全其美。”
“物盡其用”是一個漢語成語,指各種事物凡有可用之處,都要盡量利用,以充分發揮資源的價值,避免浪費。以下是詳細解析:
經典出處
應用場景
該成語與“可持續發展”理念相通,倡導資源高效利用,減少浪費。在環保、經濟等領域均有現實意義。
《物盡其用》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将物品或資源充分利用,發揮最大的價值。
拆分部首和筆畫:
該詞由“物”和“盡”兩個字組成。
“物”的部首是“物”,筆畫數為8。
“盡”的部首是“屍”,筆畫數為6。
來源:
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漢書·王興傳注》:“王興死葬柏人村,人以為義。以其讓先生之言也。物盡其用,死生有常。”
繁體:
繁體字為「物盡其用」。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物盡其用」的古代寫法為「物盡其用」。
例句:
1. 在園藝上,我們應該追求物盡其用,利用每一寸土地。
2. 環保是一種重要的價值觀,應該讓我們每個人都意識到物盡其用的重要性。
組詞:
物盡其美、物盡其情、充分利用、體現價值
近義詞:
充分利用、發揮其價值、發揚光大
反義詞:
浪費資源、不善利用、物欲橫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