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唐文宗 時大臣 牛僧孺 、 李宗闵 的并稱。《新唐書·李逢吉李宗闵等傳贊》:“ 僧孺 、 宗閔 以方正敢言進,既當國,反奮私昵黨,排撆所憎,是時權震天下,人指曰‘牛李’。”
(2).指 唐 朝以 牛僧孺 、 李宗闵 為首和以 李吉甫 、 李德裕 父子為首的兩個宗派。《新唐書·李德裕傳》:“﹝ 李逢吉 ﹞欲引 僧孺 益樹黨,乃出 德裕 為 浙西 觀察使。俄而 僧孺 入相,由是 牛 李 之憾結矣。” 宋 陳善 《扪虱新話·辨牛李之黨》:“ 唐 人指 牛 李 之黨,謂 牛僧孺 、 李德裕 也。《新唐書》乃嫁其名於 李宗閔 曰:人指為‘牛李’,非盜謂何?雖欲為 德裕 諱,然非其實矣。”
“牛李”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含義,需結合具體背景理解:
人物并稱
指唐文宗時期兩位大臣牛僧孺(779-847)和李宗闵(約783-846)的合稱。兩人因政治立場相近,共同主導了晚唐著名的“牛李黨争”。
黨派之争
廣義上,“牛李”代表以牛僧孺、李宗闵為首的官僚集團,與以李吉甫、李德裕父子為首的“李黨”長期對立。兩派鬥争持續近四十年(808-846年),涉及科舉、藩鎮等核心議題,加劇了唐朝的政治衰敗。
指桑科波羅蜜屬植物牛李(學名:Artocarpus nigrifolius),分布于中國雲南,特征包括: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牛李黨争的具體事件或植物特性,可查閱《新唐書》等史料或植物學資料。
《牛李》是指一個人或事物非常出色、了不起,具有極高的才能或價值。通常用來形容某個人在某個領域非常優秀,達到了其他人難以企及的水平。
部首:牛(牜)李(木)
筆畫:牛(4畫)李(7畫)
《牛李》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左傳》中,形容當時的牛宜忠和李克用被任命為大将軍,承擔重要職責。由于他們的才能和貢獻非常卓越,因此逐漸被人們用來形容某人或某事非常優秀和出色。
《牛李》的繁體字為「牛李」,與簡體字相同。
古代漢字寫法多有變化,但「牛李」一詞的基本形狀和現代類似。
1. 這個學生在數學競賽中表現得非常牛李,拿下了冠軍。
2. 這位廚師的廚藝真是牛李,做的菜色香味俱佳。
3. 這部電影的特效效果太牛李了,讓人驚歎不已。
牛頭馬面、李代桃僵、牛鬼蛇神、聞名遐迩
出類拔萃、非凡卓越、才華橫溢、超群絕倫
平庸普通、平凡一般、平淡無奇、平平常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