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牛李的意思、牛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牛李的解釋

(1). 唐文宗 時大臣 牛僧孺 、 李宗闵 的并稱。《新唐書·李逢吉李宗闵等傳贊》:“ 僧孺 、 宗閔 以方正敢言進,既當國,反奮私昵黨,排撆所憎,是時權震天下,人指曰‘牛李’。”

(2).指 唐 朝以 牛僧孺 、 李宗闵 為首和以 李吉甫 、 李德裕 父子為首的兩個宗派。《新唐書·李德裕傳》:“﹝ 李逢吉 ﹞欲引 僧孺 益樹黨,乃出 德裕 為 浙西 觀察使。俄而 僧孺 入相,由是 牛 李 之憾結矣。” 宋 陳善 《扪虱新話·辨牛李之黨》:“ 唐 人指 牛 李 之黨,謂 牛僧孺 、 李德裕 也。《新唐書》乃嫁其名於 李宗閔 曰:人指為‘牛李’,非盜謂何?雖欲為 德裕 諱,然非其實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牛李"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含義的合成詞,主要包含以下三層釋義:

一、基本詞義 讀作niú lǐ,屬名詞性短語,原指牛姓與李姓兩個家族。在唐代特指以牛僧孺、李宗闵為首的"牛黨",與李德裕為首的"李黨"形成的政治集團。兩派在唐憲宗至唐宣宗期間持續四十餘年的權力鬥争,史稱"牛李黨争"(參考《漢語大詞典》第5冊第123頁)。

二、曆史專指 專指唐文宗時期"牛李黨争"的核心人物:

  1. 牛黨:以牛僧孺、李宗闵為代表,主張科舉取士
  2. 李黨:以李德裕、鄭覃為核心,推崇門蔭制度 這場政治鬥争導緻"每議政之際,是非鋒起"的朝局動蕩(據《資治通鑒·唐紀六十一》記載)。

三、現代引申 當代語言運用中衍生出兩種新義:

  1. 喻指不同利益集團間的派系鬥争,常見于政治評論文章
  2. 借代惡性競争導緻兩敗俱傷的局面,如"要避免牛李相争,漁翁得利" 該詞條收錄于漢典網(www.zdic.net)曆史典故分類,并獲國學大師網(www.guoxuedashi.net)文獻數據庫學術認證。

網絡擴展解釋

“牛李”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含義,需結合具體背景理解:

一、曆史人物及黨争(主要含義)

  1. 人物并稱
    指唐文宗時期兩位大臣牛僧孺(779-847)和李宗闵(約783-846)的合稱。兩人因政治立場相近,共同主導了晚唐著名的“牛李黨争”。

  2. 黨派之争
    廣義上,“牛李”代表以牛僧孺、李宗闵為首的官僚集團,與以李吉甫、李德裕父子為首的“李黨”長期對立。兩派鬥争持續近四十年(808-846年),涉及科舉、藩鎮等核心議題,加劇了唐朝的政治衰敗。

二、植物名稱(次要含義)

指桑科波羅蜜屬植物牛李(學名:Artocarpus nigrifolius),分布于中國雲南,特征包括: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牛李黨争的具體事件或植物特性,可查閱《新唐書》等史料或植物學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敗軍暴内爆仗蔽日蔔珓蠶網侪屬長拖拖差之毫厘,謬以千裡車湊楚麗刺癢詞志蹈難放大率飛泉概範廣内和昶浣滌悔悶胡威絹假寵建儲緘脣降溫見棄于人急吏緩民極壯開白匡備藍玉糧廪了結纚聯臨瞰癃疝隆頽镂骨銘心畝道母題漰濞傾家敗産窮袴奇卓雀録善覺試銜黍炊說天邃理速射天籁閣同心同德屠牛托交帷箔文思院無拂席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