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均的意思、陶均的详细解释
陶均的解释
见“ 陶钧 ”。
词语分解
- 陶的解释 陶 á 用黏土烧制的器物:陶俑。陶粒。陶瓷。陶管。陶器。 制造陶器:陶冶。陶铸。 喻教育、培养:陶化。陶育。陶染。熏陶。 快乐的样子,使快乐:陶然。陶醉。陶陶。 古同“淘”,洗。 姓。 笔画数:;
- 均的解释 均 ū 平,匀,引申为调和:均衡。势均力敌。平均。 皆,都,老少均安。 中国汉代计量单位,一均等于二千五百石。 古同“韵”,和谐的声音。 〔均钟〕古代乐器。 古同“钧”,造瓦器的转轮。 笔画数:;
专业解析
陶均(亦作“陶钧”)在汉语词典中有两层核心释义,需结合语境理解:
-
本义与工艺延伸
陶均最初指古代制作陶器时使用的转轮,通过旋转使陶坯成型。《辞海》指出其工艺功能为“制陶之轮,以转成器”,后引申为对事物的塑造、培养过程,例如《汉书·董仲舒传》中“犹泥之在均,唯甄者之所为”即用此意。
-
哲学与文学象征
在道家及文学领域,陶均被赋予抽象化内涵,代指自然规律或造物主的力量。《庄子·天地》有“钧旋毂转”之喻,形容宇宙运行的规律性;唐代杜甫《寄薛三郎中》诗云“陶钧协大道”,则借指社会教化对人才的培育作用。
注:现代汉语中“陶均”多用于人名,如历史学家李陶均(参考《中国历史大辞典》)。
网络扩展解释
“陶均”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 本义:指制作陶器时使用的转轮工具,分为快轮和慢轮()。这一含义源于古代制陶工艺,如《盐铁论》提到“转若陶钧”()。
- 引申义:比喻人与事物之间的和谐状态,强调协调与平衡。例如“陶均”可形容人与工作、环境等达到融洽关系()。
二、扩展含义
- 治国之道:古代文献中常以“陶均”比喻治理国家的大道,如《史记》记载“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
- 培养人才:引申为教育、熏陶之意,如“陶育”“陶染”等用法()。
- 天地造化:部分文献中,“陶均”被赋予哲学色彩,指代自然规律或宇宙的创造力量()。
三、其他说明
- 异体词:“陶均”与“陶钧”通用,后者更为常见()。
- 词源结构:“陶”指陶器的可塑性,“均”强调平衡,组合后体现动态和谐()。
四、示例用法
- 古文例句:“直以委身垄亩……先朝陶均庶品”(《查字典》)。
- 现代应用:多用于文学或学术语境,描述协调关系或教育培养过程。
如需更全面的古籍例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相关条目()。
别人正在浏览...
捌格巴格达草莽英雄除号春余除升辞去逮坐大稔帝丘抵鸦惇明汸泉愤厉刚瘅狗态寡白光落落号号横步黄轻昏蒙江西腊角髻架设金边债券鲸罟锯鲨坎离牢栈乐营将辽川临期利权履霜马乳妙善碾场黏餻鹏溟蓬头厉齿破柱求奸侨居上摈删缉省昏神羞疏韵四化建设松陵贪天功誊发贴亲外痔忘性我妮武当山无侣闲挞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