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bmerged rock] 對航行有潛在危害的礁石;根據海圖學規定,其頂部在該區潮水淹沒線下限之下的礁石;比喻潛在的障礙
(1).海洋、江河中隆起而不露出水面的岩石,是航行的障礙。 碧野 《沒有花的春天》第七章:“一碰到最險的灘流的時候,領港人就又快又準确地飛落撐篙點暗礁。”
(2).比喻暗中的障礙或危險。 許傑 《我和魯彥》:“我們談到國際時事,談到文化界的情形,也談到所謂文化界内幕的暗礁。” 周而複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四四:“ 馮永祥 大失所望,他這個和事佬努力并沒有成功,前途還有不少暗礁的樣子。”
暗礁(àn jiāo)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實際地理意義和豐富比喻義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如下:
字面定義
指隱藏在水下的礁石,通常位于海面或河面以下,船舶航行時不易察覺,易引發觸礁事故。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引用:
地理學延伸
在海洋地質學中,暗礁屬于水下地貌,多由珊瑚、岩石構成,對航道安全構成潛在威脅。
來源:《辭海》(第6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年。
引用:
抽象障礙
比喻潛在的困難或風險,如“計劃遭遇暗礁”指進程中突發的阻礙。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
引用:
社會場景應用
常用于描述人際、商業或政治領域的隱形危機,例如:“談判中的利益分歧成為雙方合作的暗礁。”
來源:《當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4年。
引用:
“漁船繞開暗礁區,避免船體破損。”
“改革過程中需警惕制度性暗礁。”
(注:因未搜索到可驗證的線上權威鍊接,此處僅标注紙質文獻來源,确保内容符合原則。)
暗礁是海洋或江河中隱伏在水面以下的岩石或珊瑚礁體,對航行構成潛在威脅。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定義與構成
暗礁指低潮時仍不露出水面的海底岩石或珊瑚礁突起,通常深度不足10米。主要由岩礁(如中沙群島的黃岩島)和珊瑚礁兩類構成。
危害性
作為航行禁區,暗礁易導緻船隻擱淺或撞擊,曆史上多次引發海難。需在航海圖上精确标注位置,并在附近設置航标或燈塔。
暗礁也用于描述潛在的障礙或風險,如“談判遭遇暗礁”比喻進程中突發的阻礙。
英語中暗礁譯為“submerged reef”,相關術語如“coral reef”(珊瑚礁)、“ledge”(岩架)等。
别囿避煩鬭捷不噎之鳥長談陳策癡笨馳管楚蘭答表彫顇抵鬥底厲笃論兒子飛矛高矩過度鼓談海沸山搖澔汗衡蓋黃榆塞豢犧回塗架鳌界首盡善盡美攫殺拒馬叉子駿材恐防苦海老在行令公香零賣林叟六尊龍陽之興冒認母氏内廷慓果貧罄輕車區區冗冗染法仁恩日月其除冗龊生動樹蔭送爵薦脯桃丹鐵帽子王通标外内忘年蓊葧先縠襲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