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有利可圖的事。《管子·心術下》:“豈無利事哉?我無利心。”
(2).指軍事裝備。《逸周書·大明武》:“十因:一樹仁,二勝欲,三賓客,四通旅,五親戚,六無告,七同事,八程巧,九□能,十利事。” 朱右曾 校釋:“利事,謂車甲器械。”
“利事”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文獻和習俗綜合理解:
一、基本詞義
有利可圖之事
指能帶來利益或好處的事務。如《管子·心術下》提到“豈無利事哉?我無利心”,強調利益與心态的關系。
軍事裝備
古代特指車甲、器械等軍用物資。《逸周書·大明武》中“十因”包含“利事”,朱右曾校釋為“車甲器械”。
二、習俗中的延伸含義
在粵語文化中,“利事”與“利是”“利市”同音,指代紅包或吉利錢,常用于春節等場合,象征祝福(如提到“大吉大利、好運連連”)。此用法更貼近現代生活場景。
三、注意事項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選擇釋義,若涉及古籍研究可參考《管子》《逸周書》等原文,若了解民俗則需關注方言及節日傳統。
《利事》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有益于事情的”或“對事情有利的”。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即“利”和“事”。
《利事》中的“利”部分屬于“刀刂”部首,代表刀子,它在字典中的排列序號為18。它的構成由7個筆畫組成,用于表示與刀有關的字詞。
《利事》中的“事”部分屬于“事”部首,它在字典中的排列序號為142。它的構成由8個筆畫組成,用于表示與事情有關的字詞。
《利事》是由兩個獨立的漢字組合而成的合成詞。它的概念是通過對“利”的正面屬性和對“事”的描述,以表示對事情具有積極影響的意義。
《利事》的繁體字為“利事”。在繁體字中,它的組成和書寫方式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和結構可能會有所不同。然而,對于《利事》這個詞來說,其古代寫法與現代寫法基本相同,沒有特别的變化。
以下是一些使用《利事》的例句:
與《利事》相關的詞語有:
與《利事》的近義詞有“有益”、“有利”、“順利”等。反義詞則包括“不利”、“有害”、“阻礙”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