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布丁的意思、布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布丁的解釋

[pudding] 一種煮熟或烤熟的不甜的軟質食品,通常以一種禾谷為基礎,其結構似牛奶蛋糊,可當一道主菜或副菜

詳細解釋

英語pudding的譯音。西餐食品,用面粉、牛奶、雞蛋、水果等制成。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布丁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以下三個層面:

一、基本釋義

指一類半凝固狀或凝固狀的甜點,通常以雞蛋、牛奶、糖為主要原料,經蒸、烤或冷藏制成,口感軟滑細膩。現代漢語中亦涵蓋果凍、慕斯等類似質地的甜品。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102頁。

二、詞源演變

  1. 音譯來源

    源自英語“pudding”的音譯,最早見于19世紀文獻,記錄為“補丁”或“布甸”,後定型為“布丁”。

    來源:《漢語外來詞詞典》(商務印書館,1985年)第42頁。

  2. 漢字釋義的關聯性
    • 布:古漢語有“展開、鋪陳”之意(《說文解字》:“布,枲織也”),引申為食物鋪展成型的形态。
    • 丁:象形字,本義為“釘頭”(《說文解字》:“丁,鑽也”),後借指“小塊狀物體”,呼應布丁切割分食的特點。

      來源:《漢語大字典》(四川辭書出版社,1992年)第159頁、第12頁。

三、文化延伸

在漢語語境中,“布丁”不僅指具體食物,亦衍生出生活化比喻,如“牛奶布丁”形容膚質柔嫩,“焦糖布丁”借指表面美好内藏苦澀的事物。

來源:《中華飲食文化辭典》(中華書局,2018年)第67頁“飲食隱喻”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

布丁(Pudding)是英語的音譯詞,中文也譯作“奶凍”。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

一、定義與分類

  1. 廣義概念
    泛指由漿狀材料凝固成固體狀的食品,包含甜鹹兩類,如聖誕布丁(甜)、約克郡布丁(鹹)。制作方式包括蒸、烤、焗等。

  2. 狹義概念
    特指半凝固狀冷凍甜品,類似果凍,以雞蛋、牛奶、奶黃為主料,如焦糖布丁、法式炖蛋。

二、材料與制法

主要原料為雞蛋、牛奶、面粉及糖,部分品種加入水果或奶油。傳統英式布丁常搭配桑葚或奇異果食用。

三、地區文化差異

四、曆史演變

起源于歐洲中世紀,最初指用動物内髒和肉類制成的鹹食,類似香腸。19世紀後逐漸演變為以甜點為主。

其他延伸

中文語境中,“布丁”偶被用來比喻混亂狀态(如“書房像個布丁”),源于其材料混合的特點。

别人正在浏覽...

保赤抱火卧薪報界本月跛跨播美禅除侈麗錘碎單憂極瘁惡氣訛言謊語梵塔覆姓腹臆扶整甘心情原貴牲貴在知心好好毀落獲鹵活菩薩澆湻解豁輯睦浸沒絶膑駿骁空手道鑛璞斂後疏前淋潤躘踵履綦馬法馬勺子免稅母德匹馬丘牛屏門愆殃頃歲卻還驅牧如麻少陰神酒十齋期史帙試職雙绉水火不相容田僮祧遷同聲相求下邊鹹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