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陶巾的意思、陶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陶巾的解釋

陶潛 的軟帽。《宋書·隱逸傳·陶潛》:“郡将候 潛 ,值其酒熟,取頭上葛巾漉酒畢,還復著之。”後因以為文人放誕閑適之典。 唐 王績 《嘗春酒》詩:“野觴浮 鄭 酌,山酒漉 陶 巾。” 宋 陸遊 《開元暮歸》詩:“日暖登山思 謝 屐,病餘漉酒負 陶 巾。”亦作“ 陶令巾 ”。 宋 範仲淹 《依韻答提刑張太博嘗新醞》:“大言出物表,本性還天真。或落 孟嘉 帽,或抛 陶令 巾。”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陶巾"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文化典故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三個層面:

  1. 詞源本義 指東晉詩人陶淵明所佩戴的巾帽,特指其濾酒典故。據《晉書·陶潛傳》記載,陶淵明"取頭上葛巾漉酒,畢,還複著之",展現其曠達不羁的個性特征。這種将頭巾用作濾酒器具的行為,成為文人雅士标榜率真性格的文化符號。

  2. 文化意象 在文學創作中,"陶巾"逐漸演變為三重象征:

  1. 現代語義流變 《漢語大詞典》将其釋義凝練為"指歸隱"(第11卷,第1013頁),現代漢語中多用于形容超脫世俗的生活态度。在傳統書畫創作中,"陶巾"常與"菊酒""柴桑"等意象組合使用,構成完整的隱逸文化符號體系。

該詞的傳播主要依托《世說新語》《晉書》等古籍記載,經唐宋詩詞強化,最終形成穩定的文化語義場域。其價值在于濃縮了中國古代文人對理想人格的審美追求,成為傳統文化基因的重要載體。

網絡擴展解釋

“陶巾”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陶巾指東晉詩人陶淵明(陶潛)所戴的葛布頭巾,出自《宋書·隱逸傳》記載:陶淵明曾取下頭巾過濾新釀的酒,用完後重新戴上。這一行為體現了其灑脫不羁的文人風範,後成為“文人閑適放誕”的象征。

典故延伸

  1. 象征意義:代表淡泊名利、率性自然的生活态度,如唐代王績在《嘗春酒》中寫道“山酒漉陶巾”,宋代陸遊也有“病馀漉酒負陶巾”的詩句。
  2. 别稱:亦作“陶令巾”(陶淵明曾任彭澤令),如範仲淹詩句“或抛陶令巾”。

其他解釋說明

部分資料(如)提到“陶巾”形容貧困潦倒,但此釋義未見于權威古籍或主流詞典,可能是現代引申或誤讀,需謹慎參考。

“陶巾”核心含義與陶淵明的轶事相關,常用于文學作品中贊頌超脫世俗的文人氣質。

别人正在浏覽...

哀鴻滿路别意參寥長排癡骨愁倚闌刍微淡沲誕澁疊次豆馬鬥轉星移短垣自逾杜米惡濫放水附耳射聲府庫幹河觀稼荟蘙嘉靖八才子僵梁簡化字鑒悟賈生涕晶華勁鱗金葉表拘攣兒老确連棒連障裂組靈瑟六欲茅搜冥鑒溟鵬奈良時代凝網牛衣熔岩儒哲乳粥升觞侍郎石蓮順我者生,逆我者死熟卧蘇合素望天蛾聽不清頽廢頑士衛服香醋閑制宵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