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簡化字的意思、簡化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簡化字的解釋

簡體字。如:轎是“ 轎 ”的簡化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簡化字是漢字标準化進程中形成的規範字形體系,指在繁體字基礎上通過結構簡省或筆畫縮減形成的漢字形體。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定義,簡化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家公布的筆畫較簡、結構較簡的漢字字形”,例如“國”(源自“國”)、“愛”(源自“愛”)。

從曆史發展看,簡化字源于漢字簡化的系統性工程。1956年國務院頒布《漢字簡化方案》,明确以“約定俗成,穩步前進”為原則,選取民間廣泛使用的俗體字、草書楷化字等作為标準字形。1986年重新發布的《簡化字總表》共收錄2235字,成為當代規範漢字的法定依據。

簡化方式主要包括三種:

  1. 局部簡省:如“婦”簡化為“婦”,保留“女”部并簡化右半結構;
  2. 同音替代:如“後”與“後”合并,以筆畫少的字形承擔多義;
  3. 草書楷化:如“專”簡化為“專”,取草書連筆特征形成新字形。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簡化字在教育、出版、公務等領域具有法定地位,但文物典籍、書法藝術等特殊領域仍允許保留繁體字使用。2013年國務院發布的《通用規範漢字表》進一步确認了簡化字在信息化時代的規範作用。

網絡擴展解釋

簡化字是漢字簡化過程中産生的規範字體,具有以下核心特征和背景:

一、定義與基本概念 簡化字指通過官方方案減少筆畫或合并字形形成的漢字,如「龍」替代「龍」、「書」替代「書」。其核心目标是提高書寫效率,是相對于繁體字的概念。

二、曆史發展

  1. 早期簡化:漢字簡化自古有之,如小篆到隸書的演變。
  2. 現代進程:
    • 1935年國民政府發布《第一批簡體字表》,次年廢止。
    • 1956年中國大陸實施《漢字簡化方案》,1964年發布《簡化字總表》。
    • 1986年重新确認簡化字标準,廢除「二簡字」。

三、簡化方式

四、影響與争議

五、相關概念辨析

示例對比: | 繁體字 | 簡化字 | 簡化方式 | |--------|--------|----------------| | 龍 | 龍 | 草書楷化 | | 車 | 車 | 輪廓簡化 | | 頭 | 頭 | 符號替代(「豆」→「大丶」)|

(注:更多案例可參考《簡化字總表》)

别人正在浏覽...

寶方報荒昌舒超增補廪徂遷噔咚紮咶點水鬥百草多樣性方骖竝路飛言紛繁服具幹典告坐更化肱股公私交困龜人規旋滾燈國課鼓外圈漢碑額黑科技赫戯皇屍晦在菅茅截擊績謀孔炤叩阍無計曠禮梁棧鄰裡羅掘明侯奶油判解牝雞愆期竊鈎者誅﹐竊國者侯竊脂慶抃青甲秋令染指甲草日力睿識詩禮人家式乾抒筆外待蛙蟆勝負無淫先媪相刑小兒王喜房